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93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航空初期,人们就对高速飞行器结构感兴趣。从在Kitlyhawk,North Carolina的幸运之日开始,速度问题就与航空界密不可分。在航空的第一个世纪里,对超高速飞行器结构技术改进就专门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这些改进为下一世纪高速飞行器的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2.
B-1过去一直被当作执行核攻击任务的主力机型。随着冷战的结束,其改型B-1B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目的是强调常规作战能力。B-1B秉承了原型机的特点——变后掠翼设计、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低空飞行、航程大、飞行速度快和较小的雷达有效反射截面等,还在攻击性航电、防御用航电、有效载荷、航程和速度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比如新式雷达、新一代计算机、扩充的电子对抗(ECM)能力、减小了的雷达目标有效反射截面(RCS)和航电对空射巡航导弹的兼容性。这些最新技术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其攻击力,而且还增强了它的生存力,使其成为常规武器载体的主角。  相似文献   
63.
叙述了在卫星总装测试现场和发射场技术地对返回式卫星遥控数据注入通道进行误码率测试的方法、硬件配置和软件概要。  相似文献   
64.
当用交流钨极氩孤焊接铝合金厚件时,尽管开坡口,多层焊。但是,焊接电流增大到一定值时,焊接设备往往不能满足大电流下长时间工作,易出故障,而且焊接效率很低。 我们采用氩气、氦气混合保护焊接铝镁合金LF_6,材料材料厚度85毫米,坡口为×形,用  相似文献   
65.
提出一个精确分析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应力的整体-局部有限元素法,首先,采用分区直线模型的子单元法,计算整个层合结构的位移和应力。然后,在应力计算精度要求较高的局部区域内,以子单元法计算所得节点位移为基础,以应力参数为基本未知量,利用修正余能原理,进一步精确分析该局部区域的应力。计算表明,该方法对于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应力有很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66.
为提高某型空气涡轮起动机的性能,采用数值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某型空气涡轮起动机气动性能和流场仿真的研究,并完成了优化设计。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进气弯管内侧存在明显的流动分离,导致下游流场均匀性恶化,导向器叶片和转子叶片表面均存在一定的附面层分离,排气框架未充分考虑流动的顺畅性,最终造成空气涡轮起动机性能偏低。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数值仿真获得的空气流量比试验低1.90%左右,涡轮功率高1.04%左右。数值仿真和试验符合较好,采用这种数值仿真方法研究空气涡轮起动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导向器叶片进行了优化设计,显著提升了空气涡轮的性能,优化后功率比原型增加了14.2%。  相似文献   
67.
孔式抽吸对带间隙高负荷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研究了端壁孔式附面层抽吸对带间隙的高负荷直列叶栅流动特性和气动性能的影响,通过三种附面层抽吸方案与原型方案的对比分析,探讨了附面层抽吸抑制间隙流动、减小损失的机理。对叶片表面和下端壁进行了墨迹流动显示,并利用五孔探针对叶栅出口气动参数进行了测量,对比分析了叶栅流道内的流场特征和损失分布。结果表明,在间隙内布置抽吸孔能有效降低间隙流动动能,削弱间隙流与主流之间的相互掺混作用,减小因间隙流动引起的端壁区域流动分离,从而达到对三维流动分离的抑制,有效降低损失,且最大降幅达16.7%;间隙流动引起的流动分离和损失在流道中占主导地位,尽管在端壁沿周向合理布置抽吸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近端壁的附面层或二次流发展,但这种局部效应仍不能显著改善叶栅的整体性能;端壁上不合理的抽吸控制策略反而可能影响主流的正常流动,导致损失增加,其中方案4损失增加了约3%。  相似文献   
68.
基于转捩模型的吸附式压气机正弯叶片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维数值方法研究了吸附式压气机扇形叶栅中正弯叶片的流场和气动性能,通过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的孔式抽吸方案,以探讨附面层抽吸抑制三维流动分离、减小损失的机理。首先通过与前期实验数据的对比,校核了数值计算代码的可靠性,所得到的流场特性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其次通过在常规直叶片和正弯叶片中采用孔式附面层抽吸方法,以对比不同叶片积迭形式时附面层抽吸的效果,并探讨了通过改善抽吸设计方案提高抽吸效果的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孔式抽吸可以较好地控制直、弯叶栅内的三维流动分离,抽吸后的吸力面气泡式分离消失,每个抽吸孔下游形成了新的基于抽吸孔特征的分离流动结构;抽吸策略的调整改善了角区的三维流动分离,尾迹旋涡的发展以及强度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69.
在低速条件下对三种吸气槽方案的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叶栅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通过墨迹流场显示法对叶栅壁面流场进行了测量,利用五孔气动探针对叶栅出口截面进行了扫掠,并对不同叶高的型面静压进行了采集,详细分析了全叶高吸气方式和两种局部吸气方式对叶栅流场结构和负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吸力面两端吸气对抑制角区分离流动、减弱通道涡强度和尺度、提高叶栅内流动性能的效果要优于其它两种方式,积聚在角区的低能流体由于较大的吸气量而被大量吸除是性能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70.
用微弧氧化工艺在钛合金表面制备陶瓷膜层,研究了不同无机盐添加剂对膜层热控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钴盐、镍盐和铁盐多种无机盐复合微弧氧化工艺。研究了钨酸钠浓度和微弧氧化时间对膜层厚度、粗糙度、结构及热控性能的影响。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太阳吸收率为0.93、发射率0.88的微弧氧化膜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