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17篇
航天技术   8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1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利用VERICUT仿真模块,可以平稳机床的切削载荷,延长刀具和机床的寿命,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实现切削过程无人干预加工,从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2.
命中精度是导弹性能考核的重要指标,对于反舰导弹的命中精度评定,常常采用命中概率这一精度指标。在反舰导弹命中精度评估的过程中,单独采用经典方法来评估导弹的命中概率时,不同的评估方法可能会带来不一致的评估结果,因此会造成较大的评估风险。为了提高评估结果的一致性,降低评估风险,本文首先改进了基于正态分布的命中概率评估方法,提出了基于Bootstrap重采样的命中概率估计新方法,进一步联合基于二项分布的命中概率评估方法,对导弹的命中精度进行一致性分析及评估。与经典方法相比,该方法降低了评估的风险,提高了评估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3.
目标跟踪中,如果用于数据融合的位置或速度测元中存在系统误差,可采用最小二乘意义上的微分平滑进行滤波及系统误差诊断。由于微分平滑精度较低,由此提出积分域匹配滤波,同时用这种方法检测系统误差。数学推导证明了积分域检测系统误差的精度高于微分平滑,仿真结果亦证实了此结论。  相似文献   
14.
<正>2001年,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红公司")成立,为我国宇航能力提升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成立10余年来,该公司在小卫星制造领域多次力拔头筹,成绩喜人。特别是今年高分-1卫星的成功发射,更为我国今年航天发射取得了开门红。为了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东方红公司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平台)、科研管理、企业文化以及重点型号等,本刊记者对东方红公司总经理葛玉君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外测弹道数据特性判断后效段时间,进行后效误差分析的方法。在后效误差分析的基础上,将试验外测弹道后效段速度参数的变化量从发射坐标系转换到弹体系下,直接转化为折合弹道的速度变化量,由此可进行后效误差折合。  相似文献   
16.
比例UT变换的一种比例因子自适应选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比例UT(Unscented Transform)变换应用于一般的采样策略可以解决采样的非局部效应问题,提高UKF(Unscented Kalman Filtering)的估计精度,而比例因子是其中的重要参数。文章提出了一种比例因子的自适应选取方法,将自适应的比例UT变换作用于最小偏度单形采样,并把相应的UKF应用于低轨卫星实时定轨中。仿真结果表明,这种自适应选取参数方法稳定可靠,其相应的UKF定轨精度与最佳的固定比例因子UKF的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边缘的角度出发,分析红外遥感图像质量的评价参数——边缘信号能量与调制传递函数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边缘信号能量能很好地反映MTF的变化,并针对某一特定地物建立实验室条件下边缘信号能量与MTF的数学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8.
模型的稀疏选择与参数辨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晓君  王正明 《宇航学报》2005,26(6):726-731
基于正则化技术的稀疏成分分析方法可同时完成模型选择和参数估计功能。现分别从迭代算法的设计和对应岭估计的构造两方面切入,研究正则化函数的选取及特点,并深入分析其模型参数辨识的机理,说明正则化参数与广义岭估计的最佳岭参数的耦合性。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可保证参数迭代的收敛性,对于正则化函数的构造和参数估计的统计特性分析均有规则可循。缺项多项式和制导工具误差系数求解的数值例子表明,该方法具有有效的一体化模型选择和参数估计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要实现数字化柔性装配系统,必须实现数字化柔性装配测量系统与柔性工装控制系统的集成,通过实时准确的数据传输与精确的驱动控制来实现数字化柔性装配过程,因此,柔性装配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对于数字化柔性装配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