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2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航空   933篇
航天技术   178篇
综合类   161篇
航天   4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了提供快速提高轮盘超转破裂裕度方法,满足适航对超转相关要求,基于极限应变法开展了轮盘超转分析和试验验证。轮盘破裂转速分析与试验结果符合性较好,轮盘起始破裂位置、应力应变分布特征通过轮盘碎片断口及残余变形获得了验证。根据轮盘起始破裂位置,给出了适航超转要求中最不利尺寸公差的确定方法和通过局部结构强化提高轮盘破裂转速的方法。分析和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极限应变法用于超转破裂分析的合理性,整个过程也为充分利用超转试验结果对分析进行验证提供了范例,提出的提高轮盘破裂裕度方法和最不利尺寸公差确定方法具有较强操作性,可为航空发动机轮盘超转设计和适航取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2.
将热区轴承腔壁面油膜划分为若干上下游相互关联的流动控制单元,结合壁面油膜流动状态以及油滴的运动状态进行单位时间内各壁面油膜控制单元中的油滴/油膜碰撞转移分析,基于此构建壁面油膜控制单元的非定常质量、动量和能量方程,并利用Matlab自编软件求解获得轴承腔壁面油膜厚度分布、流动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特性,最终形成轴承腔壁面油膜流动及温度特性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轴承腔壁面油膜厚度分布在0~1 mm内,油膜速度分布在0~5 m/s范围内,壁面油膜温度分布在100~140 ℃范围内;轴承腔左右两侧的壁面油膜厚度、速度和温度都随着周向角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且在相同工况下轴承腔壁面油膜的最高温度比最低温度增加了约为13%;随转子转速的增加,轴承腔壁面油膜的速度及温度是增加的,而壁面油膜的厚度是减小的;随着进油量的增加,轴承腔壁面油膜厚度和速度是增加的,而油膜温度略有下降。开展的航空发动机热区轴承腔壁面油膜流动及换热特性研究工作,为轴承腔润滑系统的精确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63.
在压气机主动稳定控制与健康监控时,为了准确描述失速和喘振的幅值与频率特性,以压气机系统模型为基础,从动力学的角度,基于失速团的构成,应用模态波理论分析压气机失速行为;基于压气机喘振的一维振荡特性,应用强非线性理论分析喘振现象;通过分析推导并给出压气机失稳过程的幅值与频率理论描述。数值仿真表明:失速与喘振的幅值与频率是压气机特性、压气机结构参数与气流参数的函数,在失速过程中,模态阶数越低,其幅值越先出现并趋于稳定;扰动模态阶数越高,旋转频率越大;在喘振过程中,压气机出口节流系数越小,喘振幅值与振荡频率越大。  相似文献   
964.
陈中石  孙伟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6):1176-1185
在引入黏弹性材料复模量模型和考虑圆柱壳弹性边界的基础上,研发了有限元程序来解决考虑频率依赖性的复合圆柱壳振动频率与阻尼的非线性计算问题。创建了一种4节点24自由度复合壳单元来模拟局部贴敷黏弹性阻尼层圆柱壳的力学行为,推导了单元的刚度及质量矩阵。提出由6个弹簧组组成的周向变刚度弹性约束模型来模拟圆柱壳底部的弹性边界条件。确定了复合圆柱壳的动力学有限元方程,并描述了用特征向量增值法求解其振动频率与阻尼的迭代计算过程。对贴敷ZN-1自由阻尼层圆柱壳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值误差最大为369%,另外黏弹性材料的频率依赖性对复合结构固有频率影响小于001%,而对模态损耗因子影响最大为10947%。  相似文献   
965.
近年来.我国在发动机领域的预先研究、验证试验与分析、试验设备建设和型号研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今后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当前军民用航空的需求对发动机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快速发展我国的发动机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正确的研发途径显得十分关键.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正在研发的、且将作为B787飞机动力的GEnx发动机是一台能代表21世纪先进技术的发动机,其研发道路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本文将在分析GEnx发动机研制过程的基础上,总结其研制中的成功经验供我们参考.  相似文献   
966.
首先根据热力学、流体力学的基本定理对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的相似性进行了数学推导,获得了弗劳德数、欧拉数、雷诺数、普朗特数和埃克特数等相似准则数,遵循系统几何相似和动力相似等相似准则建立了航空发动机泛结构及工况条件下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的模化模型;并对实际轴承腔及模化轴承腔的油气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求解,模化轴承腔与实际轴承腔无量纲速度、温度和压力分布一致性较好,支持了提出的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相似准则和模化方法的可靠性.泛结构条件下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模化方法对于指导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试验设计及推进理论分析向航空发动机工程设计转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7.
高超声速气动力数据天地相关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数据天地换算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内容包括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地面试验研究进展,气动力数值计算技术研究进展和试验数据关联外推方法研究进展。其中,气动力地面试验研究进展部分重点关注国内外与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密切相关的地面风洞试验的能力和不足,及相应的处理手段;气动力数值计算技术研究进展部分主要对国内外若干典型软件的综合能力及其满足高超声速技术的程度进行了概述;气动力试验数据关联外推方法主要对早期美国航天飞机、X-43A及其他飞行器研制过程中用到的气动力天地数据关联方法进行了调研;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开展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数据天地换算技术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8.
利用铜川市新区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PM2.5逐时浓度和距离最近的耀县气象观测站同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PM2.5与环境气象条件的关系,表明本区域采暖期环境气象条件对PM2.5浓度影响显著。能见度越好、日照时间越长、气温越高,PM2.5浓度越小;风速越大、混合层高度越高,大气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越强,PM2.5浓度亦越小;而空气相对湿度越高、云量越多,PM2.5浓度越大。风速较大时一般混合层高度也较高,大气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均较强,PM2.5浓度较低。5mm以上连续性降水过程对PM2.5的净化效果明显,持续多日平均风速2.3m/s以上的较大风速过程也有很好的净化效果。2.0mm以下的单日降水在风速较小时净化效果不明显,1.0mm以下的微量降水在风速较小时还会使PM2.5浓度不降反升。  相似文献   
969.
研究了航空对抗作战中空战双方的兵力变化问题。从飞机作战效能评估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在数据链支持下的作战飞机空战能力指数计算方法,并将其转化为平均战斗力水平,从数学原理上证明了二者具有等价性和一致性。建立了能够表征数据链效应的改进Lanchester方程航空作战模型,在考虑有增援的情形下对模型进行扩展。仿真分析了等效实力比和不同增援时刻对空战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数据链具有提高作战效能和改变战局的作用。给出了有效增援时间范围,并指出了在增援作战时存在增援介入时间的"局部最优增援时刻点",为空战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0.
将U变换法推广应用于Reissner矩形板的有限元分析中.对原结构进行等效变换,形成周期循环的板单元,使刚度矩阵成为循环矩阵,应用双重U变换解耦了有限元的矩阵方程,使有限元计算只须在一个板单元上进行,并且仍能方便分析整个板的一般分布载荷.所发展的U变换-有限元法不仅提高了计算效率,很快收敛于精确解,对于简支板还给出了精确分析的有限元解、准确的误差估计表达式和收敛速度,可以直接掌控计算精度,这是其它方法难以得到的.对简支和固支矩形板的数值算例及与其它方法的对比说明了U变换-有限元法的优点和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