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113篇
航天技术   23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TiAl合金高温循环氧化行为及其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TiAl金属间化合物及表面涂层在空气中的高温循环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800℃时TiAl合金具有较好的抗高温氧化行为,但当温度高于800℃时,TiAl合金表面未能形成单一的Al2O3保护层,而是形成外3层为疏松的TiO2层,内层为TiO2+Al2O3的混合氧化物层,因而使得TiAl合金的抗高温循环氧化性能严重蜕化。TiAl合金经过Cr改性铝化处理后,表面形成了具有立方Ll2结构的Al67Ti26Cr7层,立方Ll2结构的Al67Ti26Cr7不仅具有较高的铝含量,而且具有优良的韧性,因而使得处理后的TiAl合金具有良好的抗高温循环氧化性能。铝化物涂层尽管有很高的铝含量,但由于铝化得到的TiAl3相具有四方形结构,涂层非常脆,故该涂层抗高温循环氧化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2.
超燃冲压发动机一体化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大军  孙冰  徐旭  王元光  陈兵 《推进技术》2002,23(5):360-362
建立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优化模型,研究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在总体性能要求与约束条件下,进气道、燃烧室(含隔离段)、尾喷管之间的性能匹配和参数优化。针对将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应用到优化设计过程中所带来的运算量巨大的问题,引入了基于PVM(并行虚拟机)的遗传算法,为包含有复杂流场计算过程的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一条易于实现并经济、可靠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3.
二维超燃冲压发动机尾喷管优化设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兵  徐旭  蔡国飙 《推进技术》2002,23(5):433-437
为得到二维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尾喷管最优型面,建立了二维尾喷管基于N-S方程的优化设计模型,运用复合形优化方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尾喷管型面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尾喷管性能参数有明显的提高,推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升高,俯仰力矩系数降低。同时,随着飞行马赫数的降低,推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都会下降,而升力系数却上升,并且初步研究了尾喷管下壁长度对尾喷管性能的影响,为超燃冲压发动机尾喷管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4.
针对中性盐雾环境中2A12和7B04铝合金在不同暴露面积(模拟铝合金表面涂层或者膜层破坏暴露的部分)的点腐蚀特征开展研究,测量观察不同情况下铝合金的点腐蚀坑开口面积、腐蚀深度和点腐蚀坑数量等腐蚀参数。研究表明,在中性盐雾环境中,当暴露面积小于25mm2时,2A12和7B04铝合金的点腐蚀坑最大开口面积随暴露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当暴露面积小于4mm2时,2A12铝合金的最大腐蚀深度随着暴露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而7B04铝合金的最大腐蚀深度在暴露面积小于100mm2时随着暴露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对腐蚀产物进行成分分析可知2A12铝合金的腐蚀产物主要由O,Al,Mg,Cu组成,而7B04铝合金的腐蚀产物主要由O,Al,Mg,Zn组成,腐蚀产物组成不同造成其结构不同,结构的差别使铝合金的点腐蚀行为受到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5.
基于PNS算法的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琨鹏  陈兵  徐旭 《推进技术》2017,38(5):998-1007
为解决内转式进气道优化设计中计算代价过大的问题,将单次扫描空间推进PNS方程(SSPNS)应用于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单目标及多目标优化设计。计算来流马赫数4.5,收缩比5设计条件下的构型,SSPNS与NS计算结果中,流场结构基本一致,出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压升及马赫数符合得较好,SSPNS耗时不到NS的百分之一,验证了SSPNS的可靠性及高效性。以总压恢复系数最大为目标,使用多岛遗传算法和非线性序列二次规划(MIGA+NLPQL)的单次组合策略及指针自动控制优化策略(Pointer-2)分别进行单目标优化,得到的最优值为0.530及0.559,较初值0.464提高14%和20%。Pointer-2计算次数少、计算结果优,说明该优化模型中Pointer-2具有更高计算效率和更强的全局探索能力。以总压恢复系数和压升最大为目标,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到Pareto前沿,并拟合出具有工程价值的总压恢复系数与压升非劣解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6.
陈兵  龚春林  谷良贤 《推进技术》2018,39(4):731-739
为改善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耦合分析精度和计算周期过长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准一维流的内流耦合分析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隔离段和双模态燃烧室的耦合求解,解决了亚燃模态下由于热壅塞而产生的背压问题,完成隔离段和燃烧室的流场匹配分析,得到双模态流场和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在亚燃和超燃模态下的沿程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直连试验结果,亚燃模态下隔离段的分离点预测误差在1.4%~11.2%,流道峰值压强预测误差在15.6%~21.6%,流道沿程压强预测的平均误差在9.6%以内,在超燃模态下,峰值压强预测误差小于3.75%,峰值压强的位置预测误差小于2%。(2)相对于RBCC发动机一体化自由射流试验结果,分离点预测误差小于2.1%,流道沿程压强平均误差小于10.5%。对于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本文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7.
为了研究高温环境下二维正交编织C/SiC复合材料壁板的固有振动特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模态跃迁和丢失现象。首先建立了二维正交编织复合材料的细观非均匀有限元模型,基于细观模型采用体积平均法计算得到了均匀化后材料的模量、热膨胀系数和热传导系数等宏观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均匀温度和线性非均匀温度载荷下,四边简支复合材料板在屈曲前后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均匀温度场下,如果仅考虑热载荷对材料模量的影响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各阶固有频率逐渐降低,但降低的幅度不大;仅考虑热应力对结构刚度影响时,在临界屈曲温度后固有频率反而上升,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出现了频率交错,其对应振型发生了跃迁现象;当同时考虑热物性和热应力影响时,各阶频率值变化趋势与仅考虑热应力时类似,只是对应温度点的频率值有所下降。而在线性非均匀温度场下,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的模态振型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某些模态振型还会出现丢失,并且这种丢失是从低阶到高阶依次发生的。  相似文献   
158.
航空发动机的控制系统对于发动机而言犹如大脑,保证发动机在整个飞行包线内都能稳定、可靠地运行,并且充分发挥其性能效益.因此,在发动机适航审定的过程中,控制系统的符合性验证是局方的审查重点.本文从适用对象、审查关键点及符合性验证方法等方面出发,对《航空发动机适航规定》CCAR-33R2第33.28条"发动机电气和电子控制系...  相似文献   
159.
由于 天气、交通流量、飞机故障等因素影响,航班推迟甚至取消经常发生。导致航班延误的因素 一旦解除,航班恢复工作必须立即执行,为此航班优化建模求解方法的高速高效尤其重要。 首先系统简要地回顾了航班优化恢复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飞机和机组一体 化恢复的数学模型。之后通过构建飞机恢复和机组恢复的可行路径和可行配对作为输入,对 建立的优化模型进行优化求解,以使其在合理的时间内,获得整合恢复的优化解。为了获得 飞机恢复和机组恢复的可行路径和可行配对,设计了专门的递归算法和配对存储树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对计算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即将恢复限制在受扰航班中进行 。这样不仅提高了求解速度,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受扰航班数。计算试验表明,该方法 较之飞机、机组分阶段优化恢复,优度明显提升,而且求解速度快,可用于航空公司中小规 模的航班恢复。  相似文献   
160.
加速寿命试验技术在国内外的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兵  李星 《强度与环境》2010,37(6):31-38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介绍了加速寿命试验技术在国外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加速寿命试验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指出了我国存在的差距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