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119篇
航天技术   30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脊形前体有较强的背风涡流场,不同的前体形状对前体涡流场和气动力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针对脊形前体飞行器大迎角湍流大分离流动计算的困难,采用IDDES混合湍流模型,以及与之匹配的非定常算法,研究了不同来流迎角下脊形前体的气动特性,以及背风涡非定常演化、破裂的细致流动结构。选取了不同脊形角,以及不同上、下高宽比的脊形前体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迎角较小时,随着迎角的增大,前体主涡会逐渐增强,在迎角较大时,前体主涡破裂;在相同迎角下,脊形角较小时,前体涡较强,涡升力也更大;对于相同脊形角的前体,当上半截面高宽比较小时,前体主涡强度较大,前体涡破裂临界迎角较小,即会提前破裂。  相似文献   
12.
13.
读了《航空史研究》(57)的《再论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以下简称《曾向》)一文,作为《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以下简称《并无》)的作者的我实在深受鞭策:要认真注意不能“对历史文献疏于查阅”.《曾向》的作者,已在《冯如研究》的《“文献十一”考析》中,对《冯如小传》文献原文“孙中山先生到场参观赞赏不已加以勉励每向演说且冯君苦心于救国为问题”,以“当系排版、植字混乱和有脱、衍文及错字”为由,经加标点符号并“按文意推测”而改为“孙中山先生到场参观,赞赏不已,加以勉励.还以救国为问题,向冯如苦心劝说.”不幸的是,《曾向》的作者把这“推测”改成的文段变成准确无误、不准存疑的文段,并以之为原文献的原文来不厌其烦地告诉读者“两篇原始历史文献均有孙中山向冯如‘苦心劝说’的记载”.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普通个人计算机和弹载计算机间的弹一地通讯,对某型弹载计算机专用的增强型通讯接口电路和通讯协议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与之匹配的适用于普通计算机的通讯接口硬件电路,并进行了基于VB6.0的通讯程序设计。实际测试及运行结果说明,设计的通讯接口可实现高速、远距离、高可靠性的弹一地数据通讯,误码率低。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小型螺旋桨二分量应变天平的设计与校准,并给出该天平的主要技术性能。经校测,天平性能良好,精度较高。目前,该天平已用于飞机型号螺旋桨设计选型实验。  相似文献   
17.
珠与100008000号微型滚动轴承组成滚动挤压结构,通过左右螺纹的调节螺钉来调节挤压量,进行挤压加工。 挤压方法比较简单,车外圆时放0.02~0.03毫米的挤压量。挤压时套上挤压工具,尾杆固定在刀架上,再将三点调圆,并调节好挤压量,然后从车头向尾座方向走刀,通过二至三次挤压即可达到要求。挤压时需加冷却液(柴油或机油)。  相似文献   
18.
19.
为满足发射不同类型航天器的要求,以现有运载器作基础,采用纵向加级,横向捆绑组合成大型运载器的方案,对缩短研制周期、降低成本是十分有利的。本文扼要介绍了大力神3C、阿里安3、德尔它3914、苏联东方号等远栽器和美国航天飞机所采用的捆绑连接技术,分析了几种典型的捆绑连接装置的具体结构形式,并简单叙述了采用捆绑方案后带来的一些结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雷达抗干扰技术已渗透到雷达设计的各个领域,故不可能在雷达设计和生产完成后附加一些措施来解决抗干扰技术问题,而必须从雷达设计的总体和系统上就加以特别的注意。本文主要讨论新型的抗干扰技术,在敌人飞行器采用隐身、发射反辐射导弹低空进入等方式时,雷达采取的抗干扰技术措施以及为提高抗干扰性能而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新型的雷达抗干扰技术,技术难度较大,但是抗干扰作用更为有效,因此是今后抗干扰技术研究的重点。这里讨论频率捷变与MTI兼容技术,低截获概率雷达(LPI)所采用的技术,目标识别、反隐身和抗反辐射导弹所应采用的雷达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