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336篇
航天技术   79篇
综合类   66篇
航天   1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航空工业现如今已经成为能够衡量一个国家国防硬实力的标准之一,航空部件的性能指标标志着航空工业的发展水平,而其中占据绝大部分的航空金属部件更决定了航空部件性能指标的好坏,因此航空金属部件的成型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航空部件生产主要成型工艺的相关研究,包括液态成型、塑性成型和粉末冶金成型在航空金属部件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航空金属部件成型工艺存在着工艺单一、能耗大等不足之处,同时对航空金属部件的成型工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航空工业成型工艺的结合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将会是未来航空工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02.
60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分别在对转压气机(counter-rotating compressor, CRC)前后两排转子上进行周向槽机匣处理,研究了其在不同转速匹配方案下的扩稳效果以及对转压气机最先失速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前排转子R1转速高于后排转子R2时,其最先失速级为R1,当R2转速等于或高于R1时,其最先失速级为R2。在对转压气机的最先失速级进行机匣处理可以有效改善所处理转子的叶尖附近流场,包括来流相对气流角的减小、叶尖泄漏流反向轴向动量的减小、叶尖泄漏流与主流交界面位置的后移及叶尖堵塞程度的减弱等,进而提升了其失速裕度。机匣处理一般仅能对所处理转子的流场产生较大影响,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使非处理转子的流场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604.
针对空间科学卫星遥测参数数据量大且特征维度高、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资源预先设置海量阈值、预先设置的阈值可能不再适用、现有监测手段可扩展性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空间科学卫星工作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相关系数统计特性和互信息理论对遥测参数数据进行筛选降维,使用数据重采样技术解决数据集中存在的类别不平衡问题,构建集成学习模型,实现空间科学卫星工作模式的识别。借助某型号科学卫星真实遥测参数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在短时内便可构建完成算法模型,模型对整体类别的识别正确率高达99.67%,可正确识别多数类样本和少数类样本,为地面运控人员判断空间科学卫星工作模式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05.
606.
为掌握畸变进气下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大径向落差长度比紧凑型压气机中介机匣气动特性的影响机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畸变进气条件下中介机匣的流动特性,并进一步探索了轮毂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对中介机匣内部流动结构和节流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进气畸变下中介机匣出口流场高总压损失与畸变主要来源于轮毂表面附面层分离产生的旋流和支板角区分离的共同作用。采用提出的基于三角函数的非轴对称端壁造型方法可有效消除轮毂表面的分离螺旋节点和支板角区分离,使中介机匣性能得到明显提升,总压损失系数降低约11.4%,且畸变进气下轮毂端壁造型对中介机匣节流特性的影响规律与均匀进气不同。  相似文献   
607.
利用化学接枝法制备了一种环氧改性硅橡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制备过 程中催化剂和环氧树脂含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固化体系进行了研究。将所制备改性硅橡胶用于 固体火箭发动机外防热涂层材料中,并进行了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在环氧改性硅橡胶制备过程中加入适量钛 酸丁酯,可有效提高改性硅橡胶的力学性能,且其力学性能随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环氧树脂含量> 20wt%后,改性硅橡胶拉伸强度>2 MPa,扯离强度>3 MPa;RCA-聚酰胺650 复合固化体系是环氧改性硅橡胶 合适的固化剂,涂层经过风洞试验后试件结构完整,其背温低于152℃。  相似文献   
608.
为解决卫星失锁条件下车辆的高精度、高可靠性定位问题,结合惯性导航、运动约束、地磁 匹配、激光点云匹配方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图优化的惯性/地磁/激光雷达复合定位方案。 首先,采用因子图优化算法,实现惯导预积分信息、运动约束信息、地磁匹配信息、激光雷达点云匹 配信息的异步多源信息融合。然后,在点云匹配失效时,惯性/运动约束/地磁可以实现精度保持, 为点云匹配提供持续可用的先验信息,以避免点云匹配一旦失效后由于先验位姿发散再难匹配的 问题。最后,搭建试验平台完成跑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实现车辆的高精度、高可靠 性定位,点云匹配有效定位精度为1.24m(max),均方根为0.48m,在因点云地图缺失而造成匹配 失效时,惯性/运动约束/地磁可实现定位精度保持在10.29m(ma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