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25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综合运用控制理论、机械阻抗技术、测试技术,对C618机床改装为电仿形加工机床作了刀架系统的激振试验,结果证明理论计算、试验测出的三阶等效质量与刀架称重三者基本一致。文中还提出了机床刀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四阶、六阶参数的理论公式,并用计算机辅助识别了刀架系统数学模型参数,从而求出刀架系统传递函数,以便主动控制。本文提出的理论公式、试验方法以及经过考题通过的计算机程序也适用于其他车床类型的刀架系统。  相似文献   
32.
EHA反馈线性化最优滑模面双模糊滑模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电静液作动器(EHA)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反馈线性化最优滑模面的双模糊滑模控制方法。该方法在EHA的非线性模型上,利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将其线性化,在此基础上建立线性切换函数,并采用最优控制理论对切换函数进行设计。为削弱抖振将模糊控制算法引入滑模控制中,采用一个模糊控制器,根据最优滑模函数运动特性的数值对切换控制增益进行估计;采用另一个模糊控制器,根据滑模控制原理对切换控制项进行调整。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
前言     
自美国在1959年2月发射第一颗侦察卫星“发现者”(Discoverer)开始,用于军事目的的宇宙空间领域便迅速被开发起来。它的突出优点是既能安全地收集宝贵的和必不可少的电子战情报以及战略情报,又能避免人员直接介入,不存在侵犯对方领空的政治性事件。随着空间运载技术、侦察、数传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性能越来越先进的所谓间谍卫星的发射数已数以千计,采用被动无线电、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各种探测器的侦察卫星在不同高度的轨道上“静静”地监视着全球;采用主动探测的天基雷达正在积极的研制之中。至于全球通讯卫星、精度很高  相似文献   
34.
35.
TiAl合金与40Cr钢的真空钎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Ag-Cu-Ti钎料进行了TiAl合金与40Cr钢的真空钎焊连接,用拉伸试验对接头的连接强度进行检验,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接头断口的形貌、界面原子扩散、界面反应及界面产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g-Cu-Ti钎料时得到的焊缝具有很高的强度(426MPa),是因为钎料和TiAl母材中的Ag,Cu,Ti原子发生了互扩散,而且在钎料与母材的界面发生了界面反应,形成了AlCu2Ti相,实现了冶金上的结合.  相似文献   
36.
针对飞机BCU特性,设计了一种能兼顾BCU从方案、生产、调试、验收等几个阶段的故障注入系统,并通过元件级、组件级和系统级3种形式故障注入试验,验证故障注入系统正确性,从而提高BCU的测试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7.
针对飞机全天候起降的特性,提出了一系列地面动力模拟试验方法,更加真实地模拟飞机着陆时所处的各种跑道状态,为飞机着陆制动提供试验数据,从而提高飞机着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8.
空间与环境探测星载高速光纤数据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空间与环境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空间与环境探测星载总线的信息带宽、码速率、可靠性以及容错能力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根据国内外光纤总线技术的发展水平,研究分析了空间光纤数据总线的拓扑结构、模块功能、数据链路层特点和冗余方案。结果表明,此空间光纤数据总线数据处理速度可达到1.458Gbit/s,能够有效提高信息实时处理能力,为空间与环境探测卫星提供一种高可靠性、容错能力强的光纤总线。  相似文献   
39.
40.
针对传统水平排气劈缝结构流动损失大的问题,提出了径向倾斜排气的设计思想,并围绕其进一步提出了直线式和曲线式两种倾斜劈缝结构。基于数值仿真研究了其内部流场,揭示了倾斜劈缝可减小冷气转折角,抑制旋涡产生,使流动更加平缓,从而减小流阻的机理。通过与水平劈缝的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两种新型劈缝结构使总压损失分别降低了约10%~12%和13%~15%。进一步考虑了燃气外流与冷却气掺混过程对劈缝内流动的影响,仿真结果同样印证了倾斜劈缝对于内流减阻能力的提高。但同时也发现了此类倾斜射流导致掺混损失增大的现象,通过给出两类劈缝结构的涡轮叶栅整体流动损失变化规律为叶片综合性能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