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329篇
航天技术   87篇
综合类   52篇
航天   1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524铝合金薄板平面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温拉伸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XRD反极图测定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冷轧态和T3态2mm厚2524铝合金薄板不同取向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拉伸力学性能.以{110}<112>单组分织构模型为基础,研究了织构与平面各向异性的关系.结果表明,2524冷轧态和T3态铝合金薄板在与轧制方向成45°和60°方向上的强度较0°、30°和90°方向上的强度低,延伸率则是45°方向上最高;轧向力学性能优于横向力学性能;冷轧态合金薄板的平面各向异性高于T3态合金板材;2524冷轧态合金薄板的主要织构为{110}<112>,次要织构为{311}<112>;2524-T3态铝合金成品薄板的主要织构为{110}<001>;2524铝合金薄板的平面各向异性与合金的晶粒结构以及晶体学织构密切有关,其中晶体学织构是造成合金板材平面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采用Gleeble热模拟机进行热压缩实验,研究7150铝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00~450℃、应变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的变形行为,采用Zener-Hollomon参数法构建合金高温塑性变形本构方程,并对变形后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7150铝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增大而增大,随变形温度增大而降低。该合金热压缩变形的流变应力行为可用双曲正弦形式的本构方程描述,其参数A为4.161×1014s-1,α为0.01956 MPa-1,n为5.14336,热变形激活能Q为229.7531k J/mol。随着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降低,动态再结晶逐渐取代动态回复成为合金的主要软化机制。  相似文献   
43.
搅拌摩擦焊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推广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十多年,搅拌摩擦焊对工业制造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发展和推广搅拌摩擦焊是一项国家使命和一份社会责任。中航工业北京赛福斯特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搅拌摩擦焊中心)是中国地区搅拌摩擦焊技术工程化、工业化及产业化的先锋和推动者,是在以关桥院士为首席专家的专业化搅拌摩擦焊技术团队努力下建立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性搅拌摩擦焊发展平台。中心成立12年来,坚持技术和装备共同发展,迄今已经向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力、电子等行业交付了100余台套专业化数控搅拌摩擦焊装备,促进了搅拌摩擦焊技术在中国军工武器装备系统和民用产品制造领域的推广应用,直接提升了我国轻量化交通运输工具焊接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4.
现代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可实现多模式下对多目标的交替测量工作,但波束切换使得任一目标的方位孔径具有稀疏性,同时目标的机动性也使得目标的方位维信号具有高次调制特性,这均导致以连续采样信号模型为基础的传统ISAR运动补偿和成像方法难以直接应用。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稀疏孔径(SA)ISAR机动目标相位补偿和成像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了稀疏孔径ISAR机动目标的信号模型,然后通过求解2范数最大化的优化函数,实现对相位误差的精确估计,并且通过迭代处理提高了相位误差的估计精度。相位误差补偿后,根据压缩感知理论,构造了机动目标情况下的Chirp-Fourier字典,通过对稀疏优化问题的求解,能够较精确地从稀疏孔径信号中重构出机动目标的全孔径(FA)信号。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在当今民用飞机驾驶舱设计过程中,普遍公认的理念为"以人为中心"的驾驶舱设计理念,而驾驶舱布置设计要践行"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就需要在国内民用飞机设计初期,探索一种能体现"以人为中心"的驾驶舱布置方法。主要以"设计眼位"为基准,以飞行员生理极限、认知特性和个体差异作为可达性、可视性设计参数的依据,探索出一种能用于设计初期指导驾驶舱布置过程中主要设计参数的制定方法。  相似文献   
46.
多孔金属夹芯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研究其抗爆吸能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别对金属空心小球和泡沫铝两种夹芯壳结构在TNT爆炸载荷作用下的抗爆性能进行爆炸实验,并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空心小球夹芯结构作为抗爆吸能结构是可行的;在结构框架尺寸与质量相同时,内面板厚外面板薄的夹芯结构具有更好的抗变形能力,内面板薄外面板厚的夹芯结构则具有更好的吸能特性;在结构框架尺寸与质量相同时,负梯度夹芯结构、并列型小球夹芯结构、小半径小球夹芯结构具有更好的抵抗爆炸载荷和吸收冲击能量的性能;在结构框架尺寸与质量相同时,金属空心小球夹芯结构的整体强度更高,而泡沫铝夹芯结构能更充分地发挥芯层的缓冲性能。  相似文献   
47.
吸气式发动机燃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航天吸气式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其对燃料能量密度、热沉、点火及燃烧等关键性能的要求。总结评述了国内外燃料性能改善的多种技术途径,如通过合成新型液体燃料和添加含能粒子提高燃料能量,借助添加剂和催化反应提高燃料热沉,通过设计合成高反应性燃料分子和借助高活性添加剂缩短点火延迟和提高燃烧效率的技术途径等。提出了满足吸气式发动机近期及中期发展目标的燃料体系,包括积净热值达到60MJ/L的高能量密度燃料,满足长时间运行马赫5~6,马赫7~8,组合动力预冷发动机及马赫数9飞行的燃料。  相似文献   
48.
根据航空机载设备在装备中的局部使用环境、热带海洋环境特征和主要环境因素影响作用等,设计了印制电摘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在模拟热带海洋大气环境中的盐雾和交变湿热组合循环试验方案。通过开展 PCB的组合循环试验,采用体式显微镜和 SEM电镜等研究分析了不同试验时间下的 PCB的腐蚀行为和电气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CB的腐蚀主要在焊点、焊盘、印制导线和引线头等金属部位;电气性能受表观腐蚀的影响,其接触电阻在试验后增幅达到 50%且受是否带电试验的影响较小。同层间、异层间绝缘电阻变化规律相似,主要分为 2个阶段:前 1 000 h其绝缘电阻较为平稳;试验 1 000 h后则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最终降低在 1~4 GΩ之间,且整个循环试验中 PCB均能承受 500 V交流电压 60 s。  相似文献   
49.
海南地区电离层闪烁监测及初步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为开展赤道区的电离层闪烁形态特性及相关物理过程的研究,空间中心海南台站建立了一套GPS电离层闪烁监测系统.该系统是利用Plessey GPS Builder-2系统开发的,对软件的源码进行了修改,使其能以高采样率(50/s)同时并行记录11个通道GPS信号强度数据.对2003年7—12月间L-波段电离层闪烁事件的初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电离层闪烁主要发生在日落后到午夜附近,其中9—11月较7—8月闪烁发生和结束的时间明显提前;电离层闪烁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在9—11月较其他月份明显增强,其中10月达到最大;电离层闪烁的逐日变化具有很强的随机性,闪烁的发生在秋分附近9月底到10月中旬的磁静日期间达到最大;太阳和地磁活动的增强通常会抑制电离层闪烁的发生,这种情形在秋分附近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0.
大型客机飞行员操作程序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机组对飞机的成功操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套精心编制的飞行员操作程序,不合理或不合逻辑的操作程序可能导致飞行员的违规操作,进而引发飞行事故.参考波音737NG飞行机组操作手册,分析进近和着陆阶段的任务功能流程后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采用德尔菲法对现役飞行员进行两轮咨询,建立了基于安全性的进近和着陆阶段飞行员操作程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飞行员进行咨询,采用序关系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飞行员操作程序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了飞行员操作程序的评价等级和评价值.提出了一种将功能流程图法、德尔菲法、序关系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飞行员操作程序综合评价方法,并应用于波音737NG飞机进近和着陆阶段的操作程序评价.评价结果说明了该综合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