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0篇
航空   199篇
航天技术   15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71.
介绍一种新研制的超小型信标机 ,该机采用锁相环技术 ,输出信号质量高。信标机安装在氢气球悬挂的金属铝球内 ,可综合检验同一场区内的引导雷达、脉冲雷达、遥测跟踪站等设备的动态跟踪性能 ,实现测控系统的动态联调和合练。  相似文献   
172.
正切调频脉冲压缩是一种雷达非线性调频脉冲压缩方法。在构建一种通用接收机模型的基础上 ,以压缩滤波器归一化输出包络的主瓣脉宽以及最大旁瓣为指标 ,分析了多种有源噪声干扰样式对压缩滤波器工作性能的影响 ,并作了对比分析 ,给出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73.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民党当局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派其空军组织单批单架飞机入窜大陆东南沿海及纵深地区,进行袭扰和侦察活动,旨在破坏大陆的社会主义建设,掌握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动向,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南沿海诸岛及台湾.面对国民党猖獗的空中侵扰,我空军部队广大官兵认真贯彻毛主席提出的“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的方针,在深入研究并掌握国民党空军飞机活动的特点及规律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寻求并采取各种有效的制敌之策,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对敌斗争的胜利,坚决地制止了敌人的袭扰和侦察活动,写下了我军国土防空作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4.
记邹耀坤     
我和邹耀坤同志相识已经50年了,1949年在“东北老航校”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时,我们同在一个中队工作,他是C-46机组的飞行教官,我是双发高练机组的飞行员;1950年成立空军第一支作战部队——第4混成旅时,我在第12轰炸团1大队当飞行员,他在3大队当中队长.以后相继成立空8师、空10师两个轰炸师,我调到空8师,他留在空10师,但因为都是轰炸机部队,工作交往较多,彼此的情况大家心中都有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都是“古稀”之年的离休老翁,分别住在北京和广州,彼此见面的机会减少了.1997年11月,我参加在广州召开的“中国航空史研究会”理事扩大会议,他是东道主,我们又见面了,老战友相会,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半个世纪前的许多往事又浮现在脑海中.我觉得邹耀坤同志的经历,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平凡,掂量起来又很伟大,所以我产生了撰写邹耀坤的念头.谁料,平凡的人留下的历史资料极少,费了九牛  相似文献   
175.
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事变,日军占领东北,清华梅贻琦校长、顾毓琇工学院长暗中进行发展航空研究计划。筹造风洞试验室,设立机械系航空组,作者是其中成员。委托美国航空泰斗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教授为顾问,为清华物色延聘讲座教授。1936年一月,大师派其高足、知名专家华敦德博士(Dr.Frank L.Wattendorf)莅校,初见风洞完成良好,十分高  相似文献   
176.
[编者按 :本刊第 66期 ( 1999年 9月第 3期 )上刊有本文作者的缅怀刘敬宜总经理一文 ,那是之一 ,现本刊登载一文为之二 ,读者可以参阅之。]  相似文献   
177.
自全面抗战开始 ,我空军鉴于保卫领空 ,以及对于陆地攻守战略之重要。乃于云南空军官校之外扩建之路对飞行干部之培养 ,势非扩建训练机构不可。所以决定成立成都空军军士学校 ,为将来建设庞大空军之基础。本校前教育长张有谷 ,于 1937年 12月来蓉开始筹备 ,定南郊太平寺附近为本校校址及训练机场。并以城内七家巷民房一所作为临时办事处 ,于 1938年 2月 1日正式办公。以后人员递增 ,为推进工作效力 ,于同年 4月将大部人员迁到北郊凤凰山空军营房 ,暂作临时校舍。而前张教育长奉命调航委会 ,改派教育长晏玉琮来任职是年六月奉命准建太平寺机…  相似文献   
178.
钟禄兄:五十年来,人老矣!许多少年时代的生活都淡忘了,据来函所说,我们在震旦,扬中及交大都是同学,可谓老同学矣!但由于人世沉浮、桑沧多变.旧梦难寻.1947年我在上海交大航空系只读了一年,后即转到土木系,1952年在浙江大学当助教,一年后院系调整到上海同济大学,1955年为全国第一个博士考试,1956年赴苏进修,惜因中苏关系突变而未果.1960年受迫害举家进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新疆自治区政府指定到新疆工学院任建筑工程系主任,成了知名教授,80年代在昆明、西宁、兰州、西安、上海、北  相似文献   
179.
1996年3月“航空史研究”季刊黄尧民先生来函嘱笔者能踊跃投稿.当年7月4日再接黄尧民先生来信及另附第53期航空史杂志一册,深谢黄先生之热心与爱护,现谨就“航空史研究”提供若干史实以飨我们的大众读者.  相似文献   
180.
在您打开这期刊物的时候,人类已经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跨越———进入了新的千年、新的世纪。在新世纪的第一期里,首先祝各位读者新世纪好!2001年是中国航空工业迎来50周年大庆的一年。回顾航空工业50年发展的风雨历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航空工业与新中国共同成长,有开拓的艰辛,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警醒。航空工业为新中国的国防安全、经济建设和技术创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航空标准化与质量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航空标准化从消化50年代前苏联的标准开始,到逐渐引进其他国家先进的标准与国际接轨;从借鉴别国经验开始,到逐渐形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