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3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72篇 |
航天技术 | 62篇 |
综合类 | 18篇 |
航天 | 1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阐述了TCP/IP协议及其在测控网络中的应用特点,分析了可能发生的如以太网拥塞和传送数据包丢失等实际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发动机试验测控网络中获得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12.
地质构造的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可以将地质勘探数据用直观的图形方式显示,是正确认识地质构造的重要手段,从而为油藏描述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根据已知地质数据的三角剖分和插值,建立了地层层面、断面三角网格模型.研究了地质层面、地质整体模型、地质立体剖切和动态模型等多种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流程.提出了建立地质立体模型的方法,即由缝合相邻地层层面、相邻断线分别形成的地质体边界面和断层三角形环状曲面,以及顶地层三角网格层面,共同围成三维地质立体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最近邻优先重构、地层层面三角网格模型的外边界闭合圈多边形追踪及平面与三角网格求交线等关键算法.实验结果提供了从整体到局部的多种地质构造显示手段,从而帮助人们准确快速掌握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213.
针对目前星敏感器遮光罩普遍存在的尺寸和质量较大、杂光消除能力受限等问题,从提高吸光涂层吸光率入手,提出碳纳米管遮光罩新概念,研制一套钛合金基底生长碳纳米管涂层的新技术,使得涂层吸光率达到99%以上,并成功制作出可等效替代现有飞行产品遮光罩的碳纳米管遮光罩.通过真空原子氧、紫外辐照、高能粒子辐照、热真空、力学环境等各项空间环境实验,证明其空间环境适用性.与现有星敏感器遮光罩产品的杂光比对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碳纳米管遮光罩的星敏感器杂光灰度降低了56%,显示出杂光消除性能的优势.本文创新成果突破了碳纳米管技术在杂光消除领域实际应用的瓶颈技术,对促进星敏感器技术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214.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微量Ag对Al-5.3Cu-0.8Mg-0.3Mn-0.15Zr合金薄板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微量Ag后,提高合金的时效硬化能力,缩短峰时效时间。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和高温耐热性能得到提高,合金力学性能提高的原因在于析出一种更细小弥散的片状Ω相。未添加Ag的合金析出强化相为θ′相和少量S′相;添加Ag后,主要强化相为Ω相和少量θ′相。经固溶时效处理后,两种合金均发生完全再结晶。 相似文献
215.
216.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发展中的时代,高等院校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担负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17.
介绍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制定的原则,分析了管理标准与规章制度、工作标准与岗位责任制之间的关系,同时简要探讨了两类标准的制定方法与考核问题。 相似文献
218.
本文提出了一种成形的通信卫星天线波束的产生方法。文中部分地推导了并系统地给出了波束成形计算所需的全部数学公式。做为一例,对中国卫星的成形波束进行了实际计算。计算结果是一组最佳子波束馈电系数和一张绘于星心球面地图上的天线增益等值线图。图中-3dB等值线满意地与中国国土(未含南海诸岛)相吻合。 相似文献
219.
220.
以硝酸铜、硝酸铁为反应物,氨水为沉淀剂,PEG-400为分散剂,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CuFe_2O_4。利用XRD、FE-SEM、TEM表征了纳米CuFe_2O_4颗粒的结构、粒径及形貌。同时,采用DSC研究了纳米CuFe_2O_4对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得的产物主要为尖晶石结构的CuFe_2O_4,粒径约为200 nm,呈类球形。DSC分析表明,纳米CuFe_2O_4对AP的催化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CuO、纳米Fe2O3或者纳米CuO+Fe_2O_3(CuO和Fe_2O_3的摩尔比是1∶1)混合物的催化效果。纳米CuFe_2O_4对不同粒径的AP均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且2%含量为纳米CuFe_2O_4催化AP的最佳使用量,可使64、6、1μm AP的高温分解峰温分别从441.3、433.8、416.9℃降低至356.8、379.8、355.2℃;表观分解热分别从941、1167、1312 J/g增加至1734、1 838、1 855 J/g;同时使64、6、1μm AP的热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分别增大。随着AP粒径的减小,其团聚性增强,很难与纳米CuFe_2O_4形成均匀混合物。因此,想要提高纳米CuFe_2O_4对超细AP的催化性能,应该从解决纳米CuFe_2O_4和超细AP的分散均匀性入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