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6篇
航天技术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多输入气动伺服弹性系统抗阵风不灵敏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超  邹丛青 《航空学报》2000,21(6):496-499
针对飞机多输入 /多输出气动伺服弹性系统的抗阵风不灵敏性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验证。对于耦合的多回路飞行控制系统 ,建立弹性结构、非定常气动力和控制系统构成的气动伺服弹性分析模型 ,根据现代控制理论中的鲁棒分析技术 ,以系统回差矩阵的奇异值理论为基础 ,应用系统抗干扰不灵敏性的判据 ,确定气动伺服弹性系统对阵风外干扰保持不灵敏性的能力。以某型飞机横侧向耦合控制系统为对象 ,采用 Dryden谱形式的大气紊流模型作为外部阵风干扰 ,对系统的不灵敏性及阵风响应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未来战斗机关键技术——主动柔性机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结构设计角度看,机翼的柔性越大,结构重量可降低的幅度也越大,但是,柔性结构通常会带来一系列的耦合效应,给飞机飞行性能带来不利的影响。随着主动控制技术(ACT)在航空技术领域的发展,逐步使人们认识到结构的柔性在主动控制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发挥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颤振主动抑制系统鲁棒控制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应用鲁棒稳定性理论,对颤振主动抑制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和计算气动弹性闭环系统回郑矩阵的最小奇异值,判定系统的稳定性系统抗扰动的不灵敏特性。文中以一小展弦比机翼/外挂颤振主动抑制系统模型为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应用约束变尺度法,对控制律重新进行了综合优化设计,使得该系统的稳定裕度,抗扰动的不灵敏性及低速稳定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数字式颤振主动抑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邹丛青  陈桂彬 《航空学报》1994,15(6):647-651
介绍了数字式颤振主动抑制系统的控制律综合、风洞实验及其工程特性。控制律的设计采用连续域离散化的方法。对4种不同控制律进行了风洞实验,验证了理论计算与实验设计的正确性。实验中控制律用微机和工业控制机联合实现;还根据工程应用的观点提出了颤振主动抑制系统应该具有的特性。对一个与实际飞机动力相似的机翼/外挂系统的研究表明,颤振速度提高了20%左右,并且系统的工程特性也是基本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气动弹性系统的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捷  邹丛青 《飞行力学》1995,13(4):76-82
针对J8飞机模型,研究了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的综合控制问题,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控制系统,分别对机翼/外挂系统模型作开环和闭环分析。由数字式控制实现了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的风洞实验,风洞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控制律具有抑制颤振和减缓阵风响应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6.
气动伺服弹性技术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桂彬  邹丛青 《航空学报》1996,17(Z1):32-36
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近年来开展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研究的概况,同时也介绍了气动伺服弹性综合问题研究的部分情况。借助于同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实例计算,把不同研究内容的计算和实验结果相互对照比较  相似文献   
17.
多变量气动伺服弹性系统的鲁棒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代控制理论,对多输入-多输出气动伺服弹性系统的鲁棒稳定性进行研究.分别采用小增益原理和最小奇异值理论两种方法,对涉及飞行器互相耦合的横滚和偏航回路的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得出了气动伺服弹性系统抵抗建模误差、保持鲁棒稳定的范围.这两种方法都分别给出了稳定性判据,根据判据可以确定其鲁棒稳定性(或稳定裕度).作为系统扰动的表达形式,文中还对系统不确定性矩阵进行了描述.算例是在某ACT战斗机的计算模型上完成的,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取得了一致.   相似文献   
18.
气动弹性力学的新分支——气动伺服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根据国外报道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近况,综述了气动伺服弹性分支中的动态,对其中的主要问题,诸如建模,分析与综合,控制律降阶,鲁棒稳定性,结构/控制一体化设计及风洞实验均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机翼/外挂系统颤振主动抑制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对于模型固有动特性的实验分析、颤振主动抑制系统的调试、以及风洞实验三个阶段。风洞实验在3m×3m低速风洞进行。实验目的是对基于三种不同原理设计的控制律进行验证,并对颤振主动抑制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能有效地抑制颤振。经实验验证,控制律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相符。实验系统工作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