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930篇
  国内免费   54篇
航空   1351篇
航天技术   162篇
综合类   73篇
航天   2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41.
搅拌摩擦焊焊缝材料二维塑性流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紫铜作标示材料 ,进行了LF6铝合金的搅拌摩擦焊对接试验 ,焊后截取了焊缝的水平面试样 ,对标示材料在焊缝中的流动痕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搅拌摩擦焊过程中 ,焊缝材料流动与焊缝中心是不对称的 ,在前进边有材料往前流动也有材料向后流动 ;在返回边材料只是向后流动 ,且有部分材料进入前进边 ;为了分析试验观察到的沿焊缝水平面材料的流动形态 ,本文尝试建立了一个二维挤压模型 ,在该模型中认为在探针的周围有一个形状不变的热塑性区域 ,并用运动分解、合成的方法研究了探针周围热塑性材料的流动趋势 ,用该模型模拟了标示材料在焊接过程中的流动过程 ,模拟结果能解释试验所观察到的现象  相似文献   
942.
使用超高精度加工中心进行了多组铣削3J33B高强度弹性合金微孔的铣削实验,使用Kistler 9119AA2型高精度测力仪测量铣削力,使用Keyence 3D激光显微镜测量已加工孔的尺寸,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测量刀具磨损。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切削速度条件下,主铣削力的Y方向分力(Y方向力)总是大于X方向分力(X方向力)。在铣削微孔过程中,使用高切削速度进行微细铣削成孔时,已加工孔的孔口直径尺寸误差会增大,严重影响尺寸精度。刀具磨损最严重的区域在刀尖处,并且发生磨损的区域基本集中在整个切削刃的钝圆和接近钝圆的后刀面处。当在低速切削时,磨粒磨损是刀具的主要磨损形式,然而,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氧化磨损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已加工表面的弹性回复加剧了后刀面磨损,并影响切削稳定性。   相似文献   
943.
944.
针对大角度机动条件下的火箭欧拉角姿态解算、连续性要求下的姿态角计算、星箭分离姿态计算等火箭飞行姿态相关问题,基于工程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分析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给出计算结果、对比情况及经验总结。研究结果对火箭姿态计算、卫星姿态分析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5.
以某型着陆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其软着陆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结合Monte Carlo法研究不确定着陆姿态下的某型软着陆性能。然后,分析着陆器的软着陆性能与其缓冲机构构型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基于实验设计方法与动力学仿真模型得到样本点,建立以着陆器缓冲机构构型参数和着陆姿态参数为输入、软着陆性能指标值为输出的响应面模型。最后,基于响应面模型,考虑着陆器姿态的不确定性,运用结合第二代非劣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和多岛遗传算法(MIGA)的分级优化方法实现了着陆器缓冲机构的优化计算,得到了最佳缓冲机构构型参数。通过仿真模型校验,优化后着陆器的抗翻倒能力与底面抗损坏能力分别提升了3.546%和 5.140% 。  相似文献   
946.
在嫦娥四号中继星任务期间某次干涉测量标校射电源观测无效、微卫星轨控后预报星历无法提供精确时延模型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为微卫星轨控后轨道确定提供辅助约束测量信息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迭代相关处理修正时延模型,解决了轨控后微卫星预报星历不准的难题;利用中继星观测估计系统时延并修正微卫星干涉测量观测量,得到了实时条件下微卫星干涉测量观测信息,与事后相关处理结果的偏差约为4. 2ns(约1. 2m)。进一步分析了相对干涉测量中的误差因素,结果表明相对干涉测量的随机误差约2ns,与事后相关处理精度相当。最后,给出了应用于辅助探测器轨道确定的相对干涉测量数据处理方案,为后续相关背景下的干涉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7.
“嫦娥三号”着陆缓冲机构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嫦娥三号”着陆器于2013年12月14日通过着陆缓冲机构在月面稳定着陆,表明中国已经突破并掌握了地外天体表面着陆缓冲技术,包括适合地外星体表面环境的缓冲方法、着陆缓冲机构设计方法和地面试验验证方法等。文章介绍了着陆缓冲方法的基本要求,对铝蜂窝缓冲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着陆缓冲机构关键几何参数确定及缓冲能力设计方法。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着陆缓冲机构地面试验的主要验证项目和验证方案。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应用到未来火星等目标星体的着陆缓冲,而且在民用技术如桥梁的撞击防护、电梯抗坠毁及爆炸防护等领域中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了解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后续深空软着陆探测及相关民用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8.
为火箭发动机喷管设计及其冷却系统的设计提供有效参考数据作为应用背景,计算喷管壁所受的红外辐射热流。分别推导了有限体积法和反向蒙特卡罗法适用于不含粒子条件下喷管壁面所受红外辐射热流的计算公式,并针对不同的边界条件设定,重点分析了有限体积法的特性,并提出了有限体积法的局限性。最后,以某三维双圆弧喷管模型为例,用有限体积法和反向蒙特卡罗法自主编写程序计算在不同边界设定下壁面受到的红外辐射热流密度。通过计算结果对有限体积法的局限性进行了论证,同时肯定了反向蒙特卡罗法在壁面辐射热流计算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949.
高稳定正弦载波产生技术是电容位移传感任务中的关键技术,能否精确实现高精度电容位移传感直接关系到空间引力波探测核心载荷的指标实现.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中,对惯性传感器关键技术——高精度电容位移传感技术中的高稳定正弦载波产生电路进行研究,通过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irect digital system,DDS)中影响正弦...  相似文献   
950.
FPGA是一种常用的可编程器件,适于实现规模较大的设计,但利用FPGA设计时间敏感(TimingSensitive)的工作频率较高的数字电路时不能完全按一般的设计方法。本文介绍了一个DMA控制器的设计在FPGA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