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77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22篇
航天   8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6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钝体涡激力参数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涡激振是柔性结构易发生的气动弹性现象。本文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均匀流场中弹性支承的二维刚性模型的强激力,提出了一种识别涡激力模型中未知参数的方法。用本文的方法,进行了三种钝体模型的风洞试验。  相似文献   
72.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研究中心国家安全计划第一副主任罗宾逊警告国会说,如果美苏推行全面禁止核试验,就将危及三叉戟Ⅲ潜射型弹道导弹和侏儒洲际导弹的核弹头及战略防御新方案(SDI)所需核装置的研制。他对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说,“不经过试验,就没有办法真实地模拟一个核武器的总性能,所以新设计的核武器就不能装备部队。”因此,“全面禁止核试验将降低美国对目  相似文献   
73.
浅析民航研究类期刊论文的合著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献计量学为研究方法,对民航类综合性刊物<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0-2003年所载论文为统计样本,对论文作者的合著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和研究,同时对同一单位、不同单位以及基金项目的合作性研究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4.
空间轨道单粒子翻转率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系统分析了国外单粒子翻转率预估方法,提出了一种适合国内现状的单粒子翻转率预估方法,计算了五个典型轨道上的单粒子翻转率和轨道翻转系数,为评价半导体器件抗单粒子效应的能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5.
运载火箭地面风荷载及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捆绑式运载火箭地面风环境下的风洞试验,分析了不同试验条件下主体火箭及助推器各测压截面压力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主体火箭和助推器之间的相互干扰、发射塔架对于火箭的影响都很明显。另外,对其气弹性模型在地面风荷载下的动态响应亦进行工程计算,并与试验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6.
描述了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干扰技术、干扰评估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了ISAR干扰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这两种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铝板拉伸试样分析,得出:试样表面质量、试样过渡圆弧、试样平行部分等加工不合格是造成铝板力学性能不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从简要介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预测及验证原理开始,描述B型引力探测器(Gravity Probe B,GP-B)卫星的组成,并对GP-B卫星上搭载的仪器装置、运行环境进行详细的介绍;重点分析GP-B卫星上陀螺的关键技术;最后介绍了数据处理方法、最终的实验结果及两个意料之外的问题并给出我们对GP-B实验的思考。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高马赫数下真实气体效应对双楔绕流流动特性的影响,采用量热完全气体模型和化学非平衡气体模型两种气体模型对层流流态、转捩流态、全湍流流态的双楔绕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其中转捩流态计算采用基于间歇因子的γ-Reθt转捩模型,全湍流计算中采用k-ωSST湍流模型。结果表明:双楔拐角附近发生流动分离,与量热完全气体模型相比,相同流态下,化学非平衡气体模型计算得到的分离区尺寸更小。在边界层转捩位置的分析中发现,双楔拐角附近的分离区对边界层转捩有重要影响,分离激波产生的位置与边界层开始转捩的位置高度吻合,与量热完全气体模型相比,化学非平衡气体模型时的边界层转捩起始位置更靠后。针对真实气体效应下单位雷诺数、拐角角度对边界层转捩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真实气体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分离区内的转捩流动,随着单位雷诺数减小、拐角角度增大,真实气体效应对边界层转捩的影响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