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5篇
航空   385篇
航天技术   86篇
综合类   86篇
航天   1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9 毫秒
631.
针对改型发动机中紧固件的防腐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改型发动机的使用环境,对目前国内外航空装备的腐蚀防护与控制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选取典型材料40Cr Ni Mo A、GH2132、GH738、GH4169和0Cr18Ni9的螺栓、螺母和管路连接件进行盐雾试验、湿热试验和酸性大气试验以及典型连接件的盐雾试验,分析现有发动机用紧固件的腐蚀防护能力。试验表明,材料、表面质量、表面防护、安装等对紧固件的腐蚀有较大影响,进而从合理选材、结构设计、表面防护与工艺等方面提出了紧固件腐蚀防护与控制的技术要点,为后续紧固件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32.
提高精度与降低成本是惯性技术发展永恒的主题,误差自补偿技术是符合该主题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惯导系统可通过其特有的旋转机构及其周期性运动,实现惯性仪表误差的自动补偿,从而达到提高系统精度和降低系统成本的目的。论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国外惯导误差自补偿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同时对国内数家单位的研究工作也进行了总结,供该领域研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33.
高超声速钝双楔绕流流动转捩与分离流动的壁温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庆  陈林  李雪  袁湘江 《航空学报》2014,35(11):2958-2969
为研究壁温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进气道转捩流动的影响,选取钝双楔这一典型外形,基于德国Aachen工业大学Thomas与Herbert所开展的双楔高超声速风洞试验,分析了一些已有的计算流体力学(CFD)研究内容,并结合本文不同方法的CFD数值模拟结果,讨论了不同壁面温度对该双楔模型高超声速绕流流动转捩与流动分离的影响。对于双楔模型,流动分离一般发生在拐角附近,由于流动分离旋涡的剪切作用会诱发流动转捩,转捩又会改变流动分离强度、分离涡尺寸,若分离流动存在非定常特征则将导致非定常旋涡运动与流动转捩的复杂相互作用。通过比较已有文献的CFD数值模拟结果与本文计算结果,表明只有按照转捩思路开展的数值模拟才能够反映该风洞试验情况。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比较显示,文献中按照第一压缩面层流与第二压缩面湍流状态计算得到的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风洞试验数据相符,本文使用MUSCL格式、剪切应力输运(SST)湍流模型与γ-Reθ关联转捩模型这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正确地反映了风洞试验情况。分析还表明,在分离流动之前的区域,随着壁面温度的升高,壁面热流会下降,近壁区域黏性系数变大,边界层内速度剖面不饱满,速度边界层较厚,厚的速度边界层容易发生流动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634.
为了改善宽马赫数范围工作的进气道性能,对矩形截面高超声速变几何进气道进行了研究,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包括唇口开启、唇口后退等几何动作的变几何进气道设计方案。据此在马赫数Ma=4.0~6.5范围内设计了矩形截面高超声速变几何进气道,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其气动性能开展了研究,并与定几何进气道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设计马赫数及高于设计马赫数条件下,变几何进气道与定几何进气道的性能基本相同。低于设计马赫数时,变几何进气道的性能明显优于定几何进气道。  相似文献   
635.
提出了典型复合材料襟翼结构设计方案,包括结构形式及铺层设计。在此基础上,采用MSC.PATRAN建立复合材料襟翼有限元模型,利用MSC.NASTRAN进行有限元分析,给出了主要构件的强度计算结果,证明该设计方案合理可行,并满足减重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3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运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持续、快速发展,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的位次由1980年第35位上升到1996年的第10位,旅客运输局转量从第33位上升到第5位,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作为国家经济结构中基础产业的一部分,较好地支持了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一、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是中国民航跨越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民航发展水平还很低,机队和机场、航路等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质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中国民航面对的完全是卖方市场,航线只有180条,其中国际航线只有18条。那时人们…  相似文献   
637.
为检测火箭增压输送管路内表面缺陷,提高管路质量,开展了内窥镜技术在火箭管路内表面应用技术研究。介绍了内窥镜设备技术特点,内窥镜管路检测存在问题,设备探头选择和尺寸测量校准的工艺方法,对检测出的内表面缺陷类型进行归类总结,对难以定性的缺陷利用电镜和金相等技术进行微观分析。结果显示:采用视频内窥镜检测技术对火箭管路内表面进行检测时,应根据增压输送管路的内径尺寸优先选择直径较大的探头;采用标定缺陷对比法进行测量校准,其测量准确,现场检测适用性强;检测缺陷图像清晰,效果稳定,内表面缺陷类型定性准确,检测效果满足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638.
为了探究双气路内并联进气系统固定马赫数下模态转换过程中的分流板调节策略,利用数值计算与地面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Ma3.5条件下双气路进气系统在典型分流板位置的流场干涉机制,获得了不同出口反压条件下双气路进气系统的总体性能和流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分流板高度调节影响高低速气路的总体性能,为避免高低速气路之间的流动干扰,引起流量剧烈变化,模态转换过程中提供推力气路的正激波应不被推出分流板前缘;数值预测的密度梯度与试验纹影预测的波系结构高度吻合,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高低速气路出口反压比变化直接影响分流板附近高低速气路的波系结构,二元喉道段的流场具有明显的三维分布特征;采用抽吸孔和泄流缝的流场控制措施有效提高进气系统的起动性能,分流板相对高度0.702条件下进气系统抗出口反压比能力从28提升到32;采用双S弯扩压器设计,低速气路临界反压比条件下的出口平均马赫数和总压畸变度控制在0.3和0.09以下。  相似文献   
639.
TIMED卫星探测的全球大气温度分布及其与经验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寄遥  纪巧   《空间科学学报》2006,26(3):177-182
利用TIMED卫星遥感探测的全球温度分布与NRLMSISE-00大气经验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在中间层下部以下的高度范围内,经验模式与卫星探测的大气温度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但是比较发现,在中层顶区域,经验模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有较大的差异.卫星探测表明,在春分季节的低纬地区中层顶区存在稳定的逆温层,但是经验模式不能给出低纬地区春分季节中间层逆温层的分布特征.卫星观测表明在全球范围内中层顶有两个非常不同的高度,一个处于100km附近,另一个处于85km附近,但是经验模式不能给出这一中层顶高度的分布特征.同时在低热层,经验模式计算的温度分布与卫星遥感的探测结果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40.
为了提高微机电系统(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陀螺测量的精度,提出了一种陀螺随机漂移的在线补偿方法.在静态时在线建立随机漂移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Auto 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模型,并针对随机漂移模型随时间慢变的特性,引入虚拟噪声补偿技术加以补偿.针对载体运动状况的未知性,建立机动角速率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技术对随机漂移和角速率进行实时估计.通过试验表明:随机漂移模型、角速率模型以及滤波算法能够满足姿态测量系统的动态应用需要,且姿态测量精度较补偿前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