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30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18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3 毫秒
41.
椭圆形扰流柱冷却通道流动与换热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涡轮叶片椭圆形扰流柱排冷却通道的流动和换热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排列间距、迎角、椭圆长短轴之比等因素对冷却通道流动和换热性能的影响.在相同截面积和排列方式条件下,椭圆形扰流柱迎角为0°时,分析结果表明,椭圆形扰流柱冷却通道压力损失系数约为圆形扰流柱通道的51.7%,平均努塞尔数约为圆形扰流柱通道的83.75%;长短轴比为5/1.8时,压力损失系数仅为圆形扰流柱通道的(长短轴比等于3/3)28.1%~35.5%,平均努塞尔数为圆形扰流柱通道的71.1%~75.06%.   相似文献   
42.
高压涡轮冷却叶片叶顶结构气动与传热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虞跨海  杨茜  岳珠峰 《推进技术》2012,33(2):174-178
开展了叶顶结构及间隙变化对高压涡轮冷却叶片气动与传热性能影响的研究,建立了四种不同叶顶结构的涡轮冷却叶片几何与数值分析模型,进行了高精度流热固耦合分析,得到了不同叶顶结构及间隙对涡轮冷却叶片气动与传热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带射流孔叶片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总压损失增加;由于近壁面处存在的涡流,凹槽叶顶结构能够减少叶顶燃气泄漏,阻碍叶顶平面高温燃气的流动与热交换;叶顶射流孔冷却效果明显,能够大幅度降低叶顶平面温度。在相同叶顶间隙下,凹槽射流叶片具有最高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43.
通过分析信号系统的工作原理,找出信号系统故障信号灯错误闪烁的原因,成功排除故障,并提出排故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44.
2003年12月广州新机场供油工程实现五百万安全人工时的HSE管理目标;广东省安全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是新机场唯一获此殊荣誉的工地。曾被杜邦公司确立为杜邦在远东的“模范”工地;供油工程项目的HSE安全管理在广州地区是首创,是广州新机场迁建工程四个子项目中率先通过验收的项目,整个工程被评为优良质量工程。工程初验唱响前奏曲2004年3月17—18日,供油工程正式接受民航总局组织的工程初步验收。验收组领导和专家代表认为:供油工程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国家有关基本建设规范,并能满足未来新机场供油需求;设计合理,流程顺畅;工程资料档案…  相似文献   
45.
目前美国正在研制一种大型运载火箭,准备在90年代中后期使用。这种运载火箭能运载136吨的有效载荷,到达1000公里的圆形极轨道。它可与直径15米、长60米的有效载荷整流罩对接。载荷可以是空间站部件,商用空间设备或先进的军用系统。设计要求:宇航电子系统和推进系统能重复使用;发射运转时间短;尽量减少硬件;部件有适应性和通用性以及成本低。  相似文献   
46.
人为错误也称人为差错或人为失误。在上世纪60年代,人为错误问题首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今,其重要性正日渐增加。对于空管系统来说,由于人为错误导致空管的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系统服役周期缩短、可靠性下降、故障率增高、维修费用加大等现象在各运行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本文旨在人为错误对空管设备系统的影响及如何减低其影响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7.
张涛  唐小明  金林 《航空学报》2015,36(12):3947-3956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精度雷达标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固定误差及目标回波中心动态修正的雷达标定新方法。首先分析了ADS-B位置数据误差的来源、类型及在雷达坐标系下的特征,同时对民航目标回波中心的变化作了分析建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雷达数据与ADS-B数据之差作动态联合修正,最终估算出雷达系统误差,提高了雷达系统误差标定的精度和稳定性。并利用多批次的实测数据对该标定新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标定的精度和稳定性,并已成功应用于雷达标定设备中。  相似文献   
48.
直升机旋翼多层层压黏弹阻尼器多参数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直升机旋翼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的要求,结合嵌入式多层层压黏弹阻尼器结构特点,建立了基于内变量理论的嵌入式多层层压黏弹阻尼器时域模型.通过引入多层内变量场,改善模型在较宽应变幅值范围和激振频率范围内计算阻尼器动特性及双频激振下动特性的能力.在阻尼器建模过程中考虑了嵌入式多层层压黏弹阻尼器中金属隔片的影响,引入温度传递函数考虑了阻尼器在工作过程中温度上升对黏弹材料的影响,提高了阻尼器模型的精度.通过计算分析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阻尼器模型在不同应变幅值、激振频率以及双频激振下的有效性,为直升机旋翼气弹分析计算提供了一种嵌入式多层层压黏弹阻尼器模型.   相似文献   
49.
50.
SAR图像目标、背景、阴影的不同散射机理使得这三部分具有不同的统计特性.分析SAR图像三部分统计性质分别建立统计模型,并给出了一种基于这三种模型组合的多模分布的SAR图像分割算法,对于目标分割和阴影分割分别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提出了快速Otsu分割算法分割目标和基于背景均值保留的冲击滤波算法分割阴影.分割结果表明,这种基于多模分布的SAR图像分割算法与传统的基于单模分割算法相比,能最佳地利用各部分统计特性的差异,得到准确的分割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