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214篇
航天技术   71篇
综合类   38篇
航天   1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21.
多支路并联流体回路热控技术在载人航天器上获得了广泛应用。外热流、重力场和管路阻力特性等因素会影响流阻,进而影响流量分配和散热能力,这可能会造成工质冻结并引起回路失效,威胁航天器安全,因此亟需针对影响流量分配因素开展分析。基于梦天实验舱6条并联流体回路建立简化模型,分别研究外热流、重力场和管路阻力特性对流量分配的影响,发现辐射散热带来的工质物性变化会导致各支路流量分配不均,外热流变化带来的回路散热量增加,以及重力场存在会加剧流量分配不均匀性。另外,回路在设计和运行时都要避免工质温度进入黏度剧烈变化区域,否则各支路流量容易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而发生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422.
空间热辐射器担负着航天器内部多余热量向外太空排散的任务,是航天器热控系统的关键设备,尤其是载人航天器,辐射器需要满足长寿命、高可靠度、高稳定性的要求,目前已发射的载人航天器均采用流体回路辐射器。对中国空间站流体回路/热管耦合式辐射器进行试验研究,得出辐射器散热性能的变化规律。首先论述试验方案和试验过程,并给出试验结果数据;然后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得出辐射器传热热阻,以及散热能力随流体回路参数及外热流参数的变化规律;最后基于试验数据,完善辐射器仿真分析模型,并与试验典型工况进行对比分析,实现仿真模型与试验数据的良好吻合,仿真模型可用于辐射器在轨工作性能预示分析。实验分析结果对航天器空间辐射器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为航天器整舱热平衡试验方案及辐射器在轨工作状态设置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23.
为了控制切屑形成,提高CFRP吸气式内排屑系统的排屑质量,建立了二维直角切削受力模型,研究了切屑的形成过程并对切屑形状进行预测并分类,用超景深显微镜(KEYENCE VHX-1000)对切屑进行观察,通过分析可得:切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切屑弯曲折断与剪切失效,切屑的大小一般在1.02~1.80 mm,切屑的形状主要分为条形切屑、微圆型切屑和米形切屑三种,当温度达到树脂的玻璃化温度时,切屑发生变形,会出现C形屑并伴有纤维拔出现象,除不可估算占比的米形屑外,不同形态切屑的占比大小依次为条形切屑、微圆形切屑、C形屑和纤维拔出形切屑。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