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61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1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零件图样中材料信息的准确表达对零件生产来说非常重要。目前飞机零件三维数模中材料信息的表达现状存在很多问题,很难满足生产的顺利进行。本文对飞机零件三维数模中材料信息的表达提出了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以供设计人员三维数模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用Excel2000/XP如何轻松简便管理学生成绩,重点介绍有关表格的建立、编辑及几个常用函数的应用,如求和函数SUM、求平均值AVERAGE函数、排名函数RANK、条件统计函数COUNTIF、逻辑函数IF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目标偏振二向反射特性研究中模型参数难以准确确定的问题,分析了粗糙表面偏振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影响参数,并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计算,研究了各参数对粗糙表面散射特性的作用机理。总结分析了现有参数反演方法,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理论缺陷,在P-G(Preist-Germer)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相对偏振分量-角度"的相关关系进行参数反演的方法,设计了参数反演算法,进行了标准反射板和绿漆表面的偏振二向反射特性测试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参数反演和模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参数反演方法可准确反演所有模型参数。利用反演参数进行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预测数据与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度,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对直升机气动噪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试验技术、理论分析方法和噪声抑制技术。声学风洞试验是直升机气动噪声研究的基本手段,其中非定常载荷测试、流场显示和声源定位等先进测试技术已实现应用;飞行试验在直升机噪声适航标准完善和噪声控制技术研究等方面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和验证手段。直升机气动噪声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包括声类比法、Kirchhoff/CFD 混合法等旋翼气动噪声分析方法都已形成分析程序,成为直升机研发的有效工具。直升机气动噪声的抑制仍然以旋翼桨尖设计为主,飞行轨迹优化、旋翼噪声主动控制等新技术已实现飞行验证,但尚未进行型号应用。在用户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在新型直升机的研发中,引入气动噪声的抑制技术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鉴于以往可靠性灵敏度在不同算法下数值差异性较大,可靠性灵敏度数值仅能进行简单的重要性排序,数值本身难以反映出基本变量对输出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提出了标准化灵敏度因子及标准化灵敏度因子向量。据此,其分量不仅反映了基本变量对输出不确定性的影响,还袁征了此变量在全部变量中对输出不确定性的重要性程度,在数值上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进一步在线性机构条件下推导出标准化灵敏度因子的具体求解公式。经数值算例分析,算法简单易行,运算量小,计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讨论雷达反隐身技术中的目标识别方法。重点介绍基于自然频率的波形综合雷达目标识别方法。针对实际雷达目标均被噪声污染 ,提出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的自相关函数算法 ,给出该算法的实现步骤 ,进行计算机仿真试验 ,仿真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8.
软件测试性设计是减少软件测试复杂性的重要手段,文中给出了软件测试性设计的分析与计算方法,并据此给出了软件测试性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介绍我所研制成的一台评价原子氧对空间材料效应的高频放电氧等离子体试验装置的结构和性能.对Kapton试样的测试表明:用这种装置试验的结果与美国洛克希德公司装置的测试结果相当.其作用强度相当于200km高度轨道中原子氧作用强度的4倍以上.  相似文献   
20.
雷达与经纬仪独立布站形成单站定位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测距雷达的光学经纬仪独立布站形成单站定位系统时,雷达测量的目标斜距转换到经纬仪坐标系的数学公式,并分析了转换公式和布站所带来的面目同结论认为。雷达与经纬仪独立布站形成单站定位系统在精度上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