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52篇
航天技术   9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6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H2O2-PE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绍了挤压式H2O2-PE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试验系统及发动机结构特点。研究了确定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工作点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可以使发动机在最佳的配比附近工作,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和比冲。分析了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低频耦合振荡机理和现象,利用氧化剂和燃料燃烧时滞的概念,理论上计算模拟了发动机的低频耦合振荡过程,提出了避免这种燃烧振荡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2.
降落伞充满稳定阶段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落伞系统具有非常复杂的动力学特性,为了较精确的计算降落伞气动力,深入研究其流场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某试验用降落伞充满稳定阶段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表明该数值模型可靠,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13.
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富氧燃气中的煤油液滴的不稳定燃烧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一维轴对称N S方程,考虑了高压实际气体物性和液滴/气团表面气液平衡。计算中空间和时间尺度分别为μm和μs的量级。结果表明,液滴在接近超临界点时,物性的快速变化会引起一定频率的自发振荡;超临界气团对不同压力振荡频率的响应不同;煤油蒸汽的消耗速率对压力振荡的响应不同于蒸发速率的响应,热量释放对压力振荡也具有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4.
葛国华 《推进技术》1998,19(4):7-10
介绍了本所研制的微型变轨发动机,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双组元差动式电磁阀、层板喷注器、C/C推力室以及喷注器与推力室的焊接联接。试车表明,该发动机性能稳定、工作可靠,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5.
分析了航空仪表及电气插拔元件的镀银工艺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电刷镀铑新工艺 ,介绍了该工艺的特点、过程及影响质量的因素 ,论述了该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6.
由于纳米和亚微米超细晶金属材料具有细小的晶粒尺寸和独特的缺陷结构(通常含有大角度晶界),表现出较高的强度、硬度、疲劳寿命以及低温高速超塑性等优良性能,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7.
118.
2008年7月8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政策法规司王涛司长应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航天器工程》编委会主任余后满研究员的邀请,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西北郊、久负盛誉的中国航天城调研访问,并作了《新闻出版领域体制改革》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国家当前和今后几年新闻与科技出版改革的动向及要求。杨孟飞副院长代表院领导对王涛司长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及院内有关部门主办的《航天器工程》、  相似文献   
119.
在统观模型框架内,采用k-ε模型对带人为粗糙度冷却通道内的流动和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速度场、温度场和湍流脉动物理量分布,并比较了人为粗糙度冷却通道与光滑通道的数值模拟结果.基于数值模拟所提供的详细的流场信息,研究了人为粗糙度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揭示了人为粗糙度强化换热的机理.本研究可为改进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人为粗糙度冷却通道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一体化超燃冲压发动机初步设计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总压恢复系数最大为目标,采用等激波强度和等激波角设计方法建立进气道模型;采用Ikawa“面积扩张因子”建立燃烧室模型;依据Edward方法初估尾喷管型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体化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隔离段、燃烧室及尾喷管计算模型,并对一体化设计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进行了初步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