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103篇
航天技术   77篇
综合类   22篇
航天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多段柔性变体扑翼飞行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多段柔性变体扑翼模仿海鸥翅膀的复杂运动.观察海鸥翅膀的运动周期,设计了包含慢频率扑动、展向折弯、弦向扭转和结构柔性变形的扑翼模型,并应用准定常方法计算气动力,为该扑翼飞行器设计提供依据.在CATIA和3DMAX中设计多段柔性变体扑翼机的三维模型和运动模拟,制作样机进行飞行试验,研究其平飞、爬升、偏航等飞行姿态,结果表明升力和推力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相较于原有扑翼飞行器,多段柔性变体扑翼飞行器可以慢频率扑动飞行,调整扑翼形状.   相似文献   
102.
悬停状态旋翼间干扰对四旋翼升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旋翼无人机旋翼间干扰对旋翼升力产生较大影响。建立考虑旋翼直径、弦长、变桨距、转速等因素的适用于四旋翼飞行器的等效盘模型。对该模型添加动量源,在Fluent中计算孤立单旋翼悬停状态下不同转速的旋翼升力,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等效盘模型的有效性。使用上述方法,计算和分析悬停状态时不同旋翼间距下旋翼间的相互干扰对四旋翼升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转速下,旋翼间距越小,旋翼间干扰越强烈,升力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103.
在室内等卫星导航受限场景下,可采用MEMS惯性传感器对行人进行自主导航定位。采用MEMS惯性传感器的行人自主导航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步长估计的行人航位推算和基于零速修正的行人导航算法两种方式。首先介绍了两种方式的基本原理,然后重点分析了零速修正的行人导航算法,阐述了相关的关键技术和研究进展。最后,对行人自主导航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指出了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04.
肖天航  昂海松 《航空学报》2009,30(7):1165-1175
 蜻蜓能通过改变前后翼间的相位实现对不同飞行姿态的控制。通过在动态非结构嵌套网格上求解非定常Navier-Stokes(N-S)方程,数值模拟三维蜻蜓模型在悬停(前进比J=0)和中等前飞速度(J=0.3)两种状态下的流场,每种状态各计算0°~360°间隔30°的13个不同相位。考察气动力和气动功率随相位的变化关系以及前后翼间的气动干扰。结果发现,平均举力和平均气动功率随相位的变化呈U型分布,举力足够用于平衡重力,气动功率也符合蜻蜓真实飞行的统计数据。90°~270°的较宽相位范围内,两翼间的气动干扰较为强烈且比较稳定,该范围内能量消耗较小,功率最省,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蜻蜓翼具有特定相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5.
提出了一种将阵面推进法和半扭转弹簧法相结合的动网格生成方法。运用阵面推进法决定附面层动网格的运动规律,半扭转弹簧法生成附面层外的非结构动网格。使得算法能够同时适用于非定常粘性与非粘性空气动力学计算。文中对于非定常可压缩N-S方程,在非结构动态网格上用有限体积法离散,并用预处理的双时间步推进、隐式LU-SGS迭代,计算了二维NACA0012翼型俯仰简谐运动的低雷诺数非定常空气动力,计算结果与参考文献提供的结果吻合良好。此外,本文还对三维1/4椭圆薄板的低雷诺数非定常空气动力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06.
采用熔盐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合成了TiC涂层,研究了涂层制备工艺对涂层厚度、形貌以及碳纤维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涂覆TiC涂层可以改善其抗氧化性能,使碳纤维的起始氧化失重温度从450℃上升至700℃左右.在850℃下保温1~5 h合成的TiC涂层与碳纤维基体结合较好,碳纤维抗氧化性能随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950℃下保温0.5~5 h合成的TiC涂层碳纤维其抗氧化性能随保温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107.
某工程复合材料结构部段及高温树脂研制成功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某工程复合材料结构部段及QY8911-Ⅱ型双马树脂,于1994年9月5日通过了总公司技术鉴定。有关专家一致认为,采用整套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及高性能QY8911-Ⅱ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研制...  相似文献   
108.
正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2所成功研制出0.1牛米秒微型控制力矩陀螺(CMG)。这是国内目前角动量最小的CMG产品。该产品本体质量仅有690克,最大输出力矩0.1牛米。其研制成功将使我国具备微纳卫星高敏捷姿态机动能力,可以完成宽范围立体对地观测和卫星在轨重构等任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提高C/E复合材料构件制孔加工质量,以C/E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提出"以磨代钻"制孔新工艺,并研制了电镀金刚石刀具.与传统硬质合金刀具钻孔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金刚石刀具钻削轴向力降低30%-50%、刀具耐用度提高3-5倍、缺陷显著减少,更适合C/E复合材料钻孔加工.  相似文献   
110.
以直升机尾斜轴为研究对象,推导了传动轴的分布质量传递矩阵,模型中考虑了弯矩、横向位移、剪切变形、转动惯量、陀螺力矩和轴向力等 因素的综合影响。建立了膜片联轴器和弹性支承的传递矩阵。给出了尾传动轴系临界转速的计算方法。以三支点水平轴系为分析对象,将本文传递矩阵法计算的结果与有限元法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检验本文传递矩阵法的有效性。本文传递矩阵法相对于有限元法的最大计算误差为4.1%,表明本文传递矩阵法的计算精度较高,同时本文传递矩阵法的计算速 度更快,便于设计人员进行尾传动轴系临界转速的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