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8篇
航空   109篇
航天技术   160篇
综合类   15篇
航天   3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CIGMA工作站、微机CAD/CAM/CAE集成系统通过鉴定CIGMA工作站、微机CAD/CAM/CAE集成系统是面向航空工业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的大型集成系统,最近由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8个单位合作完成,并通过了由总公司组织的科技成...  相似文献   
22.
利用静地卫星进行固定站与移动站(如船舶、飞机)之间的通信已成为一种典型的方法。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在设计地面移动站的卫星通信时采用高椭圆度的轨道具有多种优点,在这种轨道上的卫星能更好地覆盖地球上的高纬度区域。  相似文献   
23.
航奥 《太空探索》2022,(3):6-11
北京冬奥会为我们贡献了无数个精彩瞬间,但你可能不知道,小到手持火炬和片片雪花,大到充满梦幻之美的开幕式和赛场环境,都少不了航天"黑科技"助力.可以说,本届冬奥会成为中国航天人展现实力的绝佳舞台.  相似文献   
24.
立方星是一种模块化的微小卫星,在科学探测与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立方星任务逐渐从近地轨道向深空扩展的发展趋势,以立方星月球深空任务为背景,利用商业器件设计并实现了初步的立方星姿态控制系统,以及姿态控制系统所必需的结构、电源、计算机等立方星子系统,同时给出了姿态测试平台的设计方案及其硬件实现。在所搭建硬件平台上,通过测量飞轮控制器的阻尼系数,对控制模型进行参数辨识与标定,获得了与数值仿真一致的实物测试结果。针对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了PD控制律,并在控制实验中实现了至任意姿态角的机动控制。  相似文献   
25.
26.
远距离逆行轨道(DROs)是地月空间中一族稳定的周期轨道,适用于地月空间站等长期任务。为维持任务的长期存在,交会对接及编队飞行等任务是必要的。因此有必要分析远距离逆行轨道上的近距离相对运动解,并进行编队设计。首先,基于Floquet理论得到了远距离逆行轨道上的近距离线性化相对运动的基础解集,并对其解进行了分类与分析。其次,以基础解集中的自然周期解为基础设计了伴飞编队,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之后,针对圆形受控绕飞编队做了详细的分析,可用于指导后续受控编队的设计。最后,设计了两点之间的安全转移编队,可用于任意两点之间的转移,并保证转移过程中主星与副星之间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27.
摘要: 对航天器星敏感间姿态测量基准偏差在轨标校及性能评估问题进行研究.建立包含敏感器安装误差与测量误差的星敏感器模型,针对两种不同形式的安装误差模型,推导出相应的观测方程,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设计相对基准偏差估计器,并比较分析两种估计器实际应用特点.然后针对在轨实际应用,给出一种基于敏感器光轴夹角的标校性能评估方法,通过数学仿真验证星敏感器相对基准偏差的标校的有效性,并基于在轨数据的标校应用获取相对基准偏差在轨特性.  相似文献   
28.
为满足新型燃烧试验需求,针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试验中单管试验器的特点,提出并设计了1种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测控系统。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分别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研究分析了该系统的详细设计过程,并对其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目前该系统已经完成试验前调试,并已顺利完成了多项单管燃烧室燃烧试验任务。结果表明:该系统可靠性高、稳定性良好、通用性强,满足试验器测控需求,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9.
结构形式对双层微通道热沉传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一种双层微通道热沉,即热沉上下层通道结构相异B(上层为矩形微通道,下层为复杂结构微通道),旨在降低压降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换热性能,并与上下层通道均为复杂结构微通道的热沉A作对比。用数值方法研究了顺流和逆流时、不同通道结构(PA、PB、CA、CB)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并用场协同原理分析流场与温度场的协同关系对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当0相似文献   
30.
针对使用两个星敏感器进行姿态测量的三轴稳定控制系统,利用星敏感器输出值与陀螺输出值的解析冗余关系,通过设计两个滤波器实现对不同星敏感器的故障隔离.考虑到陀螺测量噪声以乘性噪声的形式出现在姿态运动学方程中,利用陀螺输出测量值和目标星敏感器的测量值,采用线性最小均方差估计器得到包含目标星敏感器故障信息的残差; 以无故障情况下残差的统计方差为基础得到阈值,通过检验残差评价值是否超过相应的阈值,实现对目标星敏感器故障的检测; 分别将两个星敏感器作为目标星敏感器,综合两个故障检测结果隔离故障.对星敏感器出现测量偏差和精度逐渐下降两种故障的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