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50篇
航空   361篇
航天技术   64篇
综合类   99篇
航天   1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81.
研究递归序列,x(n+1)=[α-βx(n-1)]/γ+g(xn),n=0,1…的总体特性,其中α,β,γ≥0,g(x)是定义在(-∞,+∞)上的连续函数,并且满足一些条件。  相似文献   
482.
483.
用光弹法对熊猫型单模保偏光纤的截面应力状态及外加应力对其偏振轴方向的影响做了理论分析与实验测量,绘出了测试曲线,演明了光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该光纤的偏振轴方向。  相似文献   
484.
斯贝发动机中大部份导管是采用轨迹焊工艺焊接的。轨迹焊是指焊枪相对于被焊零件作轨迹运动的一种焊接方法,它是将管子和管接头固定不动,使两者的对接接头完全有效地置于氩气保护腔中,焊接电弧对准管接头上的整体填料旋转,使之熔化成焊缝。这是焊接导管的一种新工艺,实质上是自动氩弧焊的一种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485.
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对黑索金的连续干燥特性及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一种最新研制的干燥机对初始含水量6%的黑索今进行了连续干燥脱水试验,并运用经验和半经验薄层干燥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计算得到黑索今干燥过程的干燥数学模型,在线跟踪监测干燥过程中的水分、静电和温度的分布,运用菲克扩散方程计算得到黑索今干燥过程的有效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黑索今干燥过程没有经历恒速干燥阶段,而是经过短暂的升速阶段后直接进入降速干燥阶段,最终产品水分含量均≤0.1%,满足工业生产使用的要求;试验选择Midilli-Kucuk模型作为黑索今干燥的最佳薄层干燥数学模型;干燥过程中的静电和温度的分布均满足安全操作要求;有效扩散系数达10-8数量级。  相似文献   
486.
基于圆周密封工况分析,建立了流场、温度场及结构场的多物理场耦合三维求解模型。通过热流固耦合方法计算结果分别与理论模型和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正确性。分析了圆周密封流场、温度场和结构场特性,及耦合场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得到了关键工况参数对圆周密封性能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流场压力沿z轴负向降低,压力降梯度与密封带宽度负相关;封严气体出现不规则涡旋运动,流速沿径向降低。温度场分布较均匀,最高温度位于搭接头处。结构场分析发现最大变形和最大应力位于凸搭接头处。热流固耦合下密封环最大变形量比流固耦合下增大161%,比热结构耦合下减小09%,温度场对变形显著影响。最大应力移至密封带与搭接头过渡处,比流固耦合下增大83%,比热结构耦合下增大23%,流场与温度场对密封环应力影响较大。温差变化对变形量起主要作用。压差变化对最大应力起主要作用,对泄漏量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87.
隔振系统限位器的非线性动力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海岩 《航空学报》1996,17(5):18-22
根据经典线性理论设计隔振系统弹性限位器的约束空间往往太小,在小阻尼情况下会诱发非线性共振,使隔振系统变为放大系统。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讨论了弹性限位器的设计问题,给出了若干设计原则及参数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488.
一种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及其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附面层抽吸技术提出了一种高负荷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在高负荷设计前提下,为避免在转动部件中进行附面层抽吸所带来的诸如强度等问题,利用基于动叶出口轴向速度提升的低反动度压气机气动设计原理,提升动叶出口轴向速度以确保动叶效率,附面层抽吸只在静叶中进行.利用该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方法,进行了一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验证.三维黏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第一列转子与第二列转子叶尖切线速度分别为370m/s与350m/s的前提下,实现了总压比为5.85,效率为88%的两级对转压气机气动设计.  相似文献   
489.
为了获得小尺度旋流杯及其改进型的喷雾特性,采用PDA(Particle Dynamics Analyze)测量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单头部和三头部情况下的流场和喷雾场。结果表明:小尺度旋流杯的流场和喷雾性能对结构尺寸的变化非常敏感,相比于原方案,改进方案显著改善了该旋流杯的喷雾特性。尺寸效应对小尺度旋流杯的影响很大,在单头部受限与不受限两种情况下,改进方案的喷雾锥角相差约10°~15°,且受限条件更能反映旋流杯的实际喷雾特性。三头部时旋流杯的流场、雾化特性与单头部基本一致,单头部受限空间实验基本能够反映旋流杯的流场及雾化特性,但在实际环形燃烧室结构中还需要考虑喷雾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0.
跨声速轴流压气机径向涡现象与失稳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NASA Rotor 37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对比,计算了堵塞点到失稳点的全部工况,详细探究了跨声速轴流压气机附面层分离规律与失稳机理.研究发现:激波后的吸力面附面层中存在一条径向涡,它增强了附面层分离,使部分靠近吸力面的主流向叶尖堆积.随着工况向失稳点推进,压气机转子叶尖出现两块堵塞区,由叶尖泄漏涡与激波作用引起的堵塞区位于压力面前端,由叶尖泄漏涡与径向附面层分离涡耦合作用引起的堵塞区位于吸力面50%弦长后,两块堵塞区的叠加作用最终引起压气机失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