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航空   10篇
航天技术   44篇
航天   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胡杨 《航天》2013,(12):1-1
北京时间11月5日17时08分,印度首枚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20天至25天,进行技术调整后,“曼加里安”将跋涉7.8亿千米,预计明年9月抵达火星轨道,寻找甲烷和矿物迹象。  相似文献   
52.
1月18日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其间,中美发表了长达6000余字的联合声明,对涉及两国关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并相互作出承诺。  相似文献   
53.
胡杨 《航天》2012,(8):1-1
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失去了重力的你,飘飘欲仙;蓝白相间的地球就在你的下面,大海、白云、陆地时隐时现;漫天的星星,如镶嵌在黑色天鹅绒上的宝石,闪烁着各种颜色的光芒;每隔45分钟,眼前便有一次气势磅礴的日出日落;透过飞船舷窗,可以观看到终生难忘的景色,美丽的极光……当然,这样的情景,只有在太空,才能体验得到。  相似文献   
54.
<正>因乌克兰危机而导致的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眼下正在两国航天界发酵。在这一轮各方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制裁中,有一款火箭发动机首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检验两个航天大国之间关系如何发展的风向标。这便是由俄罗斯研制、主要面向美国市场的RD-180发动机。  相似文献   
55.
冷热之间     
胡杨 《航天》2012,(7):1-1
随着神舟九号飞船飞天,无论是在媒体还是公众间,部又一次掀起了“载人航天热”。这个“热”不是小热,而是大热。也与历次因执行载人航天任务而掀起的热潮一样,任务一结束,媒体上的声浪便像退潮一样,很快无声无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媒体还是公众,都很少再关注航天,直到又一次重要航天活动来临。冬夏之间的转换尚有春秋过渡,航天的冷热变换似乎全在倏然之间。  相似文献   
56.
胡杨 《航天》2011,(7):1-1
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0年纪念日已渐行渐远,但有关纪念活动却仍始终未曾间断。仅仅是在我们身边,在俄罗斯驻华使馆、俄罗斯联邦航天局驻华代表处等机构的促成下,便相继有多名俄罗斯现役及退役航天员出现,进行友好交流活动:——3月下旬,为期一周的“中俄航天集邮文化周”上,出现了俄罗斯航天员帕达尔卡的身影。  相似文献   
57.
胡杨 《航天》2014,(10):1-1
时下,“3D打印”是个炙手可热的新词。“百度”一下“3D打印”,与之相关的网页达2880万个。事实上,3D打印不仅仅是“看上去很美”,最近发生的几个事例表明,它已经在航天制造业的一些领域,得到实实在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58.
胡杨 《太空探索》2012,(10):1-1
8月25日,被誉为“美国英雄”也是人类英雄的美国前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因病去世,享年82岁。1969年7月20日,全球数以亿计观众通过电视机屏幕,见证了阿姆斯特朗身穿白色宇航服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在月球表面首次留下人类足迹,实现人类登月梦想。  相似文献   
59.
田辉  于瑞鹏  常浩  赵胜  胡杨  张源俊 《推进技术》2022,43(8):265-276
固液火箭发动机是一种采用固体燃料和液体氧化剂的一种新型火箭发动机,由于燃料和氧化剂是不同物理状态,且在燃烧室内为非预混扩散燃烧,因此固液火箭发动机固体燃料的燃速低,工作时间长。固液火箭发动机喷管一般采用被动热防护喷管,喷管结构在长时间工作中的热防护问题是发动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针对工作时间为200s的全尺寸固液火箭发动机,本研究采用碳陶复合材料、钨渗铜高温合金和高硅氧酚醛树脂等材料,提出了三种喷管结构方案。随后通过建立喷管材料瞬态热传导和烧蚀仿真模型,对三种不同方案的喷管结构的传热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固体药柱内径在工作过程中变化对喷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发现药柱内径会改变燃烧火焰层结构,进而影响喷管壁面的温度分布和热流分布,热流密度在喷管喉部位置达到最大值。本研究同时还开展了相应的地面热试车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此外,对固液火箭发动机的喷管设计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60.
胡杨 《航天》2012,(3):1-1
20年前的3月22日,是一个让所有中国航天人刻骨铭心的日子。1992年3月22日,中国新研制的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准备发射美国为澳大利亚研制的澳普图斯B1卫星,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直播发射实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