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航空   14篇
航天技术   48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生活中,漏水是很平常的事,可是在太空尤其是在执行出舱活动时,漏水可真不是小事,它可能使航天员有“窒息”的生命危险。不久前,意大利航天员卢卡·帕米塔诺(Luca Parmitano)在进行太空行走时,就因“头盔”漏水不得不提前终止任务。之后,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回忆了那次太空历险经历,与我们一起分享他是如何度过这次惊险的。  相似文献   
12.
心榕 《太空探索》2008,(1):34-36
说起海盗,人们总会想起那些出没于海上的强盗,而现在我们所说的"海盗"却是两个了不起的火星探测器.别看名字叫起来不好听,但是它们在探测火星方面却为人类立了大功.这两个探测器就是美国1975年发射的海盗1号和海盗2号.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们称:1.6亿年前,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运行的两颗小行星发生碰撞,使得很多大块的岩石飞速冲向地球,其中包括毁灭了恐龙的那块岩石。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轨道控制动力学方程出发,结合工程应用实际约束,针对具有回归、冻结等特性的太阳同步轨道,设计其初轨捕获策略。该策略将初轨捕获任务规划为4个阶段,前3个阶段进行发动机推力效率标校、大控制量的轨道面内修正和轨道面内的精调,完成轨道面内捕获;最后一个阶段完成轨道倾角捕获。最后对某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初轨捕获策略进行了详细设计并通过仿真计算验证该策略的合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人员将视线深入到由宇宙气体和尘埃构成的浓密云团后面,这时他们认为终于确定了类星体的起源。类星体是宇宙间最为明亮、最具威力的天体。通过对200多个远方的星系进行X射线和红外线观测,结合在可见光状态下拍摄的图像,结果显示当两个星系互相碰撞,其中心的黑洞融合在一起的时候,类星体就形成了。  相似文献   
16.
心榕 《航天》2012,(9):39-41
自从人类依靠运载火箭进入太空以来,运载火箭的“个头”随着有效载荷重量的增加越来越大,其中一些大型火箭,例如美国的土星5号、俄罗斯/苏联的联盟号等被隆重推出,精彩亮相,在重大航天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太空这个大舞台上的“主角”、“名角”并因此家喻户晓,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可是你知道吗,火箭科学家们在研制大型火箭的同时还研制过一些小火箭,目的不是为了发射有效载荷,而是为研制大型火箭进行必要的工程试验。它们就像舞台上的配角一样,虽然不为观众注意却又不可或缺。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种鲜为人知的“配角”火箭——小乔。活跃于水星计划  相似文献   
17.
鹰已着陆     
心榕 《太空探索》2007,(10):34-37
1959年的一天,罗伯特·吉尔鲁思乘飞机从波士顿返回汉普顿。在那个夜静风清的夜晚,这位兰利研究中心空间任务组(约翰逊航天中心前身)的负责人,望着舷  相似文献   
18.
1914年,当最后一只旅鸽在一家动物园死亡后,该物种的灭绝就成为一个警世故事,用来说明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但是。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在旅鸽灭绝之前的100万年里,这种鸟类经历了多次数量上的激增和骤减,旅鸽种群对自然波动的敏感性有可能是造成其易于灭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亚历山大·格斯特,欧空局宇航员,1976年5月3日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2010年获得德国汉堡大学地球物理研究院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地球物理学和火山爆发动力学。2009年,他被欧空局选拔为宇航员,目前生活在太空中,是执行“远征”第40期和第41期国际空间站航天任务的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物理学家对宇宙射线一直感到迷惑不解:粒子(主要是质子)高速穿越太空,它们好像均等地来自各个方向。这些星系间射流的来源是什么?它们又是怎样获得如此高的穿行速度的呢?一个跨国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向解决这些问题迈出了一大步: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至少部分宇宙射线来自超新星残骸;超新星残骸是恒星爆炸所产生的正在膨胀的物质外壳,起着天然粒子加速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