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26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Euler方程的二维高速海面效应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海面飞行器的海面效应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求解可压缩Euler方程模拟了波形壁对翼型高亚声速气动力特性的影响.计算网格布局采用了重叠网格方法,避免了翼型与波形壁之间网格生成的困难.详细分析了波形壁边界条件,给出了正确的通量计算公式.时间推进方法采用了双时间方法,子迭代过程由LU-SGS方法完成.通过数值分析,给出了飞行高度、波长和波幅等因素对翼型气动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翁培奋 《航空动力学报》1996,11(3):245-248,328-329
对S弯扩压管道内安置自动定位叶片后的气流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位于模型进气口处的可转动叶片在气流作用下能有两个自动稳定的位置。如果忽略可转动叶片转动轴的摩擦力矩,当叶片处在这两个自动稳定位置时,气流对叶片的合作用力矩为零。研究结果还进一步表明,自动定位叶片对S弯进气道出口压力场与速度场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以后如何采取叶片技术抑制S弯进气道出口的旋流流动,以及模拟旋流流动提供了重要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AF有限差分理论。指出薄层N-S方程抛物化后右端粘性项是主元素变量矢的一个简单线性函数,这对实际计算很有用。应用隐式AF方法计算了为发动机进气道设计的典型扩压器内的复杂湍流流场。研究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这为三维非定常湍流流动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三种通风方式下的室内气流组织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与RNC的κ-ε涡粘性湍流模型,针对三种不同通风方案,对内设障碍物、污染源和集中热源的房间内的三维速度场、温度场以及污染物CO2的浓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了污染物的质量组份的对流一扩散方程,介绍了通风效率的概念。通过对三种通风方式的气流组织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比较得出,置换通风可使室内工作区得到较高的空气品质、较高的热舒适性,并具有较高的通风效率。  相似文献   
15.
双曲型网格生成方法是一种十分适合于重叠网格方法应用的网格生成方法。为了避免双曲型方程将初始外形的不光滑性继续向外传播,本文采用了自动隐含数值耗散项的迎风格式进行数值离散。在法向推进方向,采用了隐式格式,使得网格推进步长的大小不受稳定性条件的限制。对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边界条件进行了分类和处理。几个典型外形网格生成的质量是令人满意的,说明本文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用隐式WENO格式计算悬停旋翼跨声速流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了一种基于高阶迎风格式的计算悬停旋翼跨声速流场的隐式有限体积法。对流项采用Roe通量差分分裂格式,使用五阶WENO格式进行左右状态重构,并与MUSCL插值进行比较;粘性项采用中心有限体积法。为提高收敛到定常解的效率,时间推进采用LU-SGS隐式方法。数值模拟采用了一种能够有效传递网格间流场信息的重叠网格,其中使用了三层内边界和贡献边界的方法以便插值的直接进行。用该方法对一跨声速悬停旋翼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数值结果表明:与MUSCL格式相比,WENO格式对激波位置捕捉得更准确,具有更强的涡捕捉能力,同时还表明了WENO格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克服涡耗散问题。  相似文献   
17.
翁培奋  郭荣伟 《航空动力学报》1993,8(4):409-411,422
本文研究了 S弯进气道在大攻角条件下的畸变流场特性。结果表明 ,S弯进气道出口的总压低能量区位置和攻角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对应关系。本文提出可以用管道出口的低能量气流位置角度作为 S弯进气道旋流的一个监测参数  相似文献   
18.
S弯进气道旋流的转动叶片模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S弯进气道中旋流模拟的一个新方法,即叶片模拟技术。通过调节进气道进口附近的可转动叶片,可使管道出口截面上旋流流动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甚至出现反向旋转的固体涡。实验研究表明:利用可调叶片的旋流模拟技术可以较好地模拟发动机进口的有旋流动,为进气道/发动机的性能匹配研究提供一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S弯进气道旋流缩涡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翁培奋  郭荣伟 《航空动力学报》1994,9(3):310-312,337
本文提出的旋流缩涡法采用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缩涡器, 是一个金属薄片弯成的框架。这个缩涡器框架被安置在进气道喉道前, 通过4个薄片固定在模型上。实验研究表明:该法可缩小由S弯进气道进口分离所造成的单涡旋流作用范围, 并提高出口截面平均总压系数。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了 S弯进气道出口截面上的静压场测量结果。研究表明 ,在不同的进气攻角下 ,S弯进气道出口截面上的静压是不均匀的。攻角愈大 ,静压场畸变愈严重。在进行旋流场研究中 ,如果攻角较大 ,需认真考虑以往壁面 4点线性加权平均压力场处理所带来的误差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