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航空   11篇
综合类   22篇
航天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国防科工委和航空航天部“七五”重点科研课题交互式曲面造型系统BSURF-GI,于1990年12月14日在南京通过部级鉴定。该系统是由南京航空学院周儒荣教授主持研制的。鉴定委员会由航空航天部科技委、科技研究院、303所、625所、606所、5703厂、172厂、410厂、550厂以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十二个单位的专家教授组成。鉴  相似文献   
12.
2013年7月18日,据美国网站报道,国际月球天文台协会与月球快车公司宣布了世界第一个探索球南极的飞行任务。这个商业科学私人企业任务计划在月球快车公司的机器人着陆器上搭载国际月球测台(ILO)。ILO旨在建立一个持久的天体物理观测基地,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月球商业通信系统。月球快车公司CEO罗伯特理查德博士表示,此次任务将史无前例地着陆在月球从未探索过的区域,些区域可能含有太阳系的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发展横向联系,促进新兴学科的成长,我院于最近(11月12日以来)。相继成立了“航空航天轨道研究中心”、“人体科学研究中心”和“液压气动研究中心”,连同过去业已成立的隐身技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传感器与测试系统、结构强度、计算力学、风能、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院的申请,国家科委已于1988年10月15日,以(88)国科发情字662号文批准《南京航空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公开发行。据此,《学报》已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登记,获国内统一刊号CN32-1293,并在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中国国家中心获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1956。 我院《学报》创刊于1956年10年1日,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中间虽两度停刊,  相似文献   
15.
随着学院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学报稿源持续增长,正刊(季刊)已难以容纳,致使稿件积压较多。为了及时反映学院的科技成果,加快出版周期,《学报》特向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申请在1991年内(4季度)出版1期增刊,内容以自适应模式处理理论、方法和应  相似文献   
16.
为了繁荣我省的期刊事业,加强对期刊出版的管理,推进改革开放,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最近我省成立了期刊协会。协会的首届一次代表会议于8月3日在南京举行。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科委、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以及江苏省记协、新闻学会的负责同志王霞林、樊发源、金靖中、刘向东、王建邦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 出席代表会议的代表110人,代表着全省343家正式期刊、532家非正式期刊,以及中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89年8月,本人曾对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于1987年6月出版的姜长英编著《中国航空史》发表过一些浅评(见《航空史研究》27),其中已包括对该书有关中国古代航空内容的简析.现在,再得读由航空工业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的姜长英编著《中国古代航空史话》(以下简称《史话》),因著者的用心良苦和努力重写,结构和内容都调整一新,深感它是很珍贵的一本中国古代航空专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总结交流办刊经验,表彰先进,调动广大办刊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技刊物质量的提高,更好地为国防科技、试验、生产、管理、教学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高水平服务,进而推动国防科技刊物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国防科工委科技情报局和国防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决定在今年进行一次优秀刊物评选工作。凡具有国内统一刊号和准印证号的各军兵种国防科工  相似文献   
19.
1989年《中山文史》发表了赵荣芳著《香山航空人物录》专辑,有感于这是地方文史工作向专题化发展的突出成就,遂从《文史园里一新葩》为题发表过一点拙评。现在,又得读赵荣芳与李文光合著的《香山天将》,深感这是对《香山航空人物录》那朵“新葩”的艺术培育,正如关中人先生为该书《序》中所说那样,它“是作者在《香山航空人物录》的基础上,……以纪实文学体  相似文献   
20.
针对微小卫星星间数传发展对载荷传输速率要求更快,平台体积重量和功耗约束更高的趋势,小型化激光通信终端是最优解决方案。文章介绍了激光通信系统常见组成、波长体制和终端构型,深入分析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外典型星载小型化激光通信终端技术发展现状,并介绍了星载小型化激光通信终端的应用前景。最后得出星载小型化激光通信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一方面是激光终端的小型化、一体化和模块化的设计与实现,一方面是初始指向技术的研究。未来急需发展网络拓扑简单可靠,业务类型多样,传输手段灵活的激光集成通信网络,星载激光通信终端技术需具备组件可集成、功能可重构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