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194篇
航天技术   48篇
综合类   15篇
航天   7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模糊测试作为当前最有效的漏洞挖掘方法,不仅比其他漏洞挖掘技术更能应对复杂的程序,而且可扩展性很强。在数据量相对较大的测试中,模糊测试输入样本集存在质量低、冗余性高和可用性弱等问题。因此,对模糊测试输入样本集进行研究,提出了启发式遗传算法,借助0-1矩阵,通过启发式遗传算法对样本的执行路径进行选取和压缩,从而获得优化后兼顾样本质量的样本集最小样本集合,进而加快模糊测试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损失的情况下,样本集精简后模糊测试的时间比精简前降低了22%,压缩率相比传统方案提升约40%。   相似文献   
182.
针对目前软体机器人缺乏变形和接触力方面理论研究的问题,以软体夹持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纤维增强型软体夹持器变形及末端接触力的研究。首先设计了气动软体夹持器,该夹持器由纤维增强型单向弯曲驱动器、接触气囊以及单元的连接装置组成;其次基于Yeoh模型、Neo-Hookean模型分别建立了弯曲驱动器驱动压强与弯曲变形圆心角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和弯曲驱动器末端接触力理论模型;然后开展了软体夹持器变形和末端接触力的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进行了纤维增强结构对软体夹持器变形和末端接触力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纤维增强结构能大幅度提高软体夹持器的变形和末端接触力。上述研究为其他纤维增强型软体夹持器变形及末端接触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3.
"国际空间站"(ISS)为开展空间载荷试验,设计了载荷机柜(ISPR)作为试验平台。文章以ISS载荷机柜热控设计为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梳理出热控设计的特点及关键技术。针对我国正在开展的载荷机柜热控设计,提出了热控接口标准化,热控设计模块化,热控、载荷、结构设计一体化及热控设计可重构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4.
涡轮叶棚尾缘冷气喷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NSYS/FLOTRAN软件,对涡轮叶栅尾缘冷气喷射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通过使用层网技术构筑的非结构网格和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较好地揭示了尾缘冷气喷射槽附近的流动机理。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5.
由德国宝马*罗*罗(BRR)、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GTE)和德国宇航院(DLR)联合开展了“叶背表面曲率的变化对高压涡轮尾迹损失的研究”。此课题包括三套涡轮叶栅,G1由BRR气动设计,DLR和GTE共同试验;G2由BRR气动设计,GTE试验;G3叶栅由GTE气动设计、加工和试验。通过研究得出了G1、G2和G3三套叶栅,在β1=41.4°、56.4°和26.4°,M2tis=0.70、0.85、1.0和1.15时,叶背表面带和不带附面层转捩线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6.
牛禄  程惠尔 《推进技术》2001,22(4):290-294
提出液体火箭发动机层板推力室再生冷却通道传热过程的数理模型。采用通用形式控制方程处理冷却剂紊流换热和通道材料导热的共轭传热问题,计算采用LVEL紊流模型,并考虑冷却剂(氢)的热物性参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及层板材料热物性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大高宽比、小气壁厚度的通道设计,可显著提高再生冷却能力,降低室壁温度和温差。采用对流换热系数和热物性为常数的简化处理会引起很大误差。  相似文献   
187.
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波动过程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波动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采用两步PISO算法,对流项采用二阶迎风格式,时空精度都为二阶。考察了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声学谐振器、声腔、隔板等燃烧不稳定抑制装置对燃烧室内波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CFD方法用于分析波动过程是可行的,谐振器、声腔与隔板对拢动波有明显的阻尼作用。  相似文献   
188.
推力室喉部层板发汗冷却段的结构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层板单元的热分析结果和层板发汗冷却推力室固有的结构特点,提出这种先进发动机冷却方案的设计原理和结构参数的计算公式,结合一台50kN发动机推力室喉部改再生冷却为发汗冷却的改形设计,分析其层板发汗冷却段喉部的设计方法和主要结构尺寸的计算结果。还比较了全再生冷却和发汗冷却两种冷却方式下发动机推力室的温度、热流密度和重量。对先进层板发汗冷却推力室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9.
计算表面霜层厚度的简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惠尔  杨程 《推进技术》1998,19(1):67-70
根据斐克分子扩散定理及能量、质量守恒原理,提出一种表面霜增长的简化模型。计算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和其它结霜模型相当吻合,能够较真实地预估霜的成长规律。  相似文献   
190.
设计学是一门跨行业的学科,是由于产品逐渐丰富和社会对设计充分重视而庭生的,它并不取代各门具体工程行业的设计课程,但研究设计的一般理论及方法学,我国设计事业的实践也证明设计学所关心的基本问题是值得注意的。文章介绍了设计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设计的本质,以及设计的想优劣和设计方法在系统性能,竞争性中的作用,阐述了工程设计的基本情况,设计学涉及的五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强调了加强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