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32篇
航天技术   24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工程应用上提供附加场的传统水冷铜线圈存在体积大、质量大、电耗高等显著缺点,因此体积小、质量小的高温超导磁线圈在附加场的磁等离子发动机(Applied FieldMagnetoPlasmaDynamicThruster,AF MPDT)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为满足02T的大孔径中心磁场需求,对内径160mm、高度30mm、材料为Bi 2333/Ag的三层双饼高温超导线圈进行了电磁特性试验研究。基于电输运法原理建立了高温超导线圈的临界电流测试系统,测量了不同层级和有无铁板情况下的线圈临界电流IC。试验发现,不同层级的临界电流IC最大有12%的差别,以中间层的IC值最大;聚磁铁板对线圈电磁特性具有正面影响,最高能将IC值提升42%。文章也开展了超导磁线圈电磁场仿真分析,研究了铁板尺寸和位置对线圈电磁特性的影响,得出了优化的聚磁铁板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2.
73.
目前半球谐振陀螺装配过程中存在着装配精度低、一致性差、成品率低等问题,半球谐振陀螺装配技术的短板制约半球谐振陀螺性能指标提升、高合格率和批量化生产。文章通过调研半球谐振陀螺产品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半球谐振陀螺精度的因素,阐述了在半球谐振陀螺的装配过程中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面向装配的几何误差建模、无损柔性夹持技术、铟焊低应力连接装配工艺、非平行板电容精密检测等关键技术,并对半球谐振陀螺装配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4.
75.
深空探测激光通信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深空探测活动中应用的激光通信技术进行了总结,说明当前深空光端机正向着更加集成化、轻型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重点对深空激光通信中的捕获跟踪瞄准、接收和调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针对中国激光通信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建议,如突破激光器和高速率调制器等关键技术,深入研究新型编码算法等。  相似文献   
76.
77.
78.
我所标准化研究室编制的软件“标准信息管理系统”即将投入使用。该系统采用Visual Foxpro数据库编程语言,具有标准检索、全文浏览、信息统计、打印、帮助等多项功能。它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我所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现状,并可为军、民品科研生产提供更为方便、快捷、高效的技术保障。 (六一三所 杨金花)  相似文献   
79.
1“快速对接”飞行模式简介
  “快速对接”飞行模式指的是飞船在6h内绕地球4圈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而之前飞船在对接前要绕地球飞行34圈,用时近2天时间。2012年8月1日23:35(莫斯科当地时间)俄罗斯进步M-16M货运飞船发射升空,飞船在发射6h后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这是货运飞船首次测试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此后又成功进行了2次,3艘“进步”货运飞船“快速对接”飞行试验成功后。俄罗斯开始试验载人飞船的快速对接。2013年3月29日,俄罗斯航天局局长波波夫金表示,在联盟 TMA-08飞船发射后还将采用相同的模式进行一次载人发射,这期间将对乘员的生理参数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再确定是否将这种快速对接模式转为常规飞行模式。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总裁洛波塔今年4月1日称,采用快速对接模式后,飞船飞前训练准备没有变化,主要是重点测试舱载计算软件。
  2013年3月28日,俄罗斯联盟TMA-08M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飞行5h44min后,首次实现了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快速对接”。在航天发展史中,“快速对接”模式并不是新鲜事物,但实现载人“快速对接”在俄罗斯尚属首次,所以这种新的飞行模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俄罗斯航天局决定,经过2次测试飞行后“快速对接”模式将成为常态飞行模式。新的飞行模式不但对飞船系统会产生影响,对于航天员更是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80.
由于金属材料增材制造技术的逐层成形过程特点,增材制造件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如表面粗糙、残余应力较高及由于粉末熔融不完全引起的亚表面微裂纹及气孔等,无法直接进行装配应用。综述结合了近年来国内外不锈钢增材制造件后处理工艺的研究成果及不锈钢增材制造件的缺陷类型,分析了不同增材制造工艺的区别及用途,以及目前国内外对增材制造件工艺参数的优化进展,热处理、机械加工等后处理工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不锈钢增材制造件后处理工艺的关键问题,探讨了不锈钢增材制造件后处理工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