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76篇
航天技术   12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正蜂窝夹层结构具有较高的比刚度和比强度,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对于蜂窝夹层结构,一种方法常采用壳单元模拟以获得整体力学响应~([1])。另一种方法则采用壳单元模拟面板并建立蜂窝芯细节模型,蜂窝壁面用壳单元或实体单元模拟~([2]),这种方法可以精确地捕捉蜂窝芯与面板的脱粘、蜂窝芯局部损伤及壁面屈曲等细节特性,但随着结构尺寸的增加,计算成本急剧增加。为了提高计算  相似文献   
92.
航空发动机转速模拟系统最少拍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飞行训练用航空发动机转速模拟系统拟最少拍控制设计。采用电液泵控马达系统能满足航空发动机转速模拟系统对大功率的要求,但在大幅度阶跃输入下的动态响应难以达到预期的要求。本文提出的拟最少拍控制设计解决了这一问题,实验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
构建一个能够与实际卫星导航系统长期保持时空一致的平行系统,可为导航星座自主运行提供一个监视与评估平台。针对建设该平行系统所需的高逼真轨道计算问题,引入平行系统理论的思想,在分析历史精密轨道的基础上,提出高精度轨道计算与预报方法。该方法以不断更新的精密轨道作为输入,利用PID增量式算法或时变加权法进行数据平滑,使得轨道计算结果始终与实际系统保持高度一致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卫星轨道计算的结果与实际卫星轨道长期保持在分米量级。  相似文献   
94.
惯性传感器是构成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器件,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与性能取决于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性能,导航制导技术领域(尤其是国防建设)的需求是该技术拓展新方向的源动力.采用新原理、新技术发展新型高精度、小型化惯性传感器是惯性技术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5.
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后,我国大片土地沦于日寇之手,国民党政府被迫迁往重庆。湘西雪峰下的芷江古城,历史上就是“滇黔门户”,此时更是湘楚通向大西南的要道,顿时军事机构云集,成为持久抗战的重镇。 为了抗击日寇,芷江邻近11个县的民工在艰苦万分的条件下,用两三年时间在城南修建了一个大型机场。今天,人们走在芷江县城南郊那砂石夹着杂草的大片荒漠上,还可想像出当年芷江机场的广阔和雄伟。那时,机场周围5公里内的山坳、田间,到处都是鱼鳞板盖成的小平房,用  相似文献   
96.
97.
本文简述振动电镀的设备构造,振动的工作原理,主要镀液参数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单槽加工装载量及振动频率对镀层影响,振动电镀的特色,振动电镀的适用性和应用.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某型汽车变速箱的噪声和振动的测量与分析,指出了该型该型变速箱发射噪声的主要频率成分的频率范围,主要部位及产生原因并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可行的降噪措施,为声学设计的改进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甲醇-乙酸乙酯气喷气炉内直接制备气氛的碳势控制问题,建立了温度T、甲烷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为参数的三因素碳势计算模型。该模型直实地反映了该炉气的碳变变化情况。经过几百次的试验表明,实测碳势值与模型计算值最大偏差为0.053%。  相似文献   
100.
基于实验的跨声速风洞试验段噪声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洞试验段噪声(压力脉动)是评价风洞流场的重要指标之一,过强的噪声不但大大降低采集数据的精度和准度,同时会激起模型以及风洞部件的抖振响应,对材料造成严重的疲劳损伤,这一问题在跨声速风洞中犹为突出。本文从试验段噪声的成因展开论述,包括一般风洞中的共性问题和跨声速风洞中的个性问题;进而结合风洞实验对不同的试验段壁板型式、模型支架等的发声规律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各组分对风洞试验段总噪声水平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