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747篇 |
免费 | 18027篇 |
国内免费 | 1287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1392篇 |
航天技术 | 18047篇 |
综合类 | 12629篇 |
航天 | 335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80篇 |
2023年 | 4626篇 |
2022年 | 5634篇 |
2021年 | 4954篇 |
2020年 | 5693篇 |
2019年 | 5860篇 |
2018年 | 5514篇 |
2017年 | 4117篇 |
2016年 | 4708篇 |
2015年 | 4430篇 |
2014年 | 5866篇 |
2013年 | 5587篇 |
2012年 | 6414篇 |
2011年 | 7216篇 |
2010年 | 7043篇 |
2009年 | 7110篇 |
2008年 | 6661篇 |
2007年 | 6076篇 |
2006年 | 5694篇 |
2005年 | 4721篇 |
2004年 | 4239篇 |
2003年 | 4034篇 |
2002年 | 3376篇 |
2001年 | 3161篇 |
2000年 | 2584篇 |
1999年 | 2215篇 |
1998年 | 1471篇 |
1997年 | 1377篇 |
1996年 | 1381篇 |
1995年 | 1394篇 |
1994年 | 1481篇 |
1993年 | 971篇 |
1992年 | 957篇 |
1991年 | 930篇 |
1990年 | 809篇 |
1989年 | 1030篇 |
1988年 | 840篇 |
1987年 | 781篇 |
1986年 | 474篇 |
1985年 | 571篇 |
1984年 | 478篇 |
1983年 | 511篇 |
1982年 | 393篇 |
1981年 | 453篇 |
1980年 | 215篇 |
1979年 | 151篇 |
1978年 | 80篇 |
1977年 | 47篇 |
1976年 | 24篇 |
1975年 | 3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882.
883.
利用地面上建立的微重力电磁模拟设备成功制备出了Cu-Pb二元难混合金,并对其微观组织结构与摩擦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测试。样品SEM分析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状态下制备的合金样品较好地克服了地面上因重力影响而产生的严重成分偏析,少数弥散相较均匀地分布于基体中,少数相含量越低,弥散体尺寸越小,分布越均匀;摩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合金模拟样品的摩擦性能明显好于基体金属,且摩擦系数随少数相Pb的含量的增大而减小,体积磨损率随少数相含量的增大先快速减小而后又缓慢增大。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884.
885.
研究了树脂砂低压铸造工艺理论与原理,结合工艺试验得到了铝合金ZL104涡轮泵出口管树脂砂低压铸造工艺规范。采用该工艺规范制造的铝合金ZL104涡轮泵出口管已用于CZ-5和CZ-7运载火箭液氧煤油液体火箭发动机之中,CZ-5和CZ-7运载火箭已通过了飞行考核,液氧煤油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正常。由此表明:铝合金ZL104涡轮泵出口管树脂砂低压铸造工艺是合理、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86.
ISO/TC2 0 /SC1“国际标准化组织航空航天飞行器技术委员会电气要求”分技术委员会第 2 8届会议 ,于 2 0 0 2年 10月 7日至 10日在法国召开。中国、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的 2 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审批了第 2 7届会议纪要 ,审议了第 2 8届年会秘书处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887.
888.
主要讨论目标回波的分形特征和基于分形的识别方法,并用实际潜艇的回波数据进行了分形特征识别研究。在分析回波信号的时间域波形的基础上,应用随机分形理论,给出基于分形 Brown 运动的回波信号分形特征矢量提取的理论和方法;提取了回波信号的分形特征矢量;进而给出了基于 BP 网络的分类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提取水声回波信号目标特征矢量的方法与分类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89.
静止大气下,对施加脉冲周期介质阻挡放电,半顶角为10°的圆锥前体进行了PIV实验研究.采用总平均和相位锁定平均方法对脉冲周期放电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不同占空比和不同相位角沿θ=90°半径上的切向速度和轴向涡量分布,得到了在圆锥表面等离子体诱导的最大速度和最大涡量;分析了脉冲周期放电的动量转移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脉冲周期放电引发动量转移的主要机制是涡的增强而非气流的加速;当激励器处于脉冲放电间歇时,相位锁定平均的最大速度和最大涡量不为零,存在流动滞后效应,有利于节省能耗. 相似文献
890.
This article presents main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results obtained in course of scientific and applied research and experiments on Mir space station. Based on Mir experience, processes of research program formation for the Russian Segment of the ISS are briefly described. The major trends of activities planned in the frames of these programs as well as preliminary results of increment research programs implementation in the ISS' first missions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