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9篇
航空   277篇
航天技术   35篇
综合类   41篇
航天   1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71.
针对Mod.9Cr-1Mo铁素体钢缺口件进行了非比例应变路径低周疲劳试验,采用直流电位差法测量裂纹萌生寿命,比较了缺口半径和应变路径对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缺口件裂纹萌生寿命占疲劳寿命的比例与应变路径和缺口半径相关.采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材料弹塑性特性采用von Mises屈服准则、多线性运动硬化律和单轴循环应力应变曲线描述.模拟结果表明:各应变路径下缺口根部处产生了明显的应力集中,等效应力最大值均发生在缺口根部处,随着离缺口根部距离的增加,应力随之而降低.但不同缺口半径下,离缺口根部不同距离处的应力梯度变化趋势随应变路径不同而不同.基于模拟结果,采用Smith-Watson-Topper(SWT)模型进行疲劳寿命预测.结果表明SWT模型针对大缺口半径的预测结果较好,大部分点位于2倍分散带内,但针对小缺口半径预测结果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172.
一种获取结构界面加速度阻抗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振动试验测量技术研究中,提出了一种获取结构界面加速度阻抗的新方法——不测力法。通过设计带有集中质量块的圆筒结构试验件,对其进行了正弦扫描试验,获得了试验件的界面加速度阻抗,通过与有限元及测力法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3.
流向涡与涡轮叶栅二次流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有效的流动控制手段,降低涡轮内部二次损失,对于小展弦比涡轮的气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涡发生器在叶栅入口前产生流向涡,通过试验和数值方法探讨这种基于旋涡相互作用的流动控制方法对涡轮平面叶栅二次流动的作用效果,并对不同流向涡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流向涡对涡轮叶栅内部流动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从而影响叶栅的性能,当所产生流向涡强度和位置较为合理时,有可能通过流向涡与二次流的相互作用达到较大幅度降低二次流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4.
1+1/2对转涡轮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掌握对转涡轮内部的复杂流动以改进航空燃气轮机的设计,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所设计的1+1/2对转涡轮内部非定常流动进行了研究,将定常和非定常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定常结果与定常结果相比出功比减小,总效率约减小0.44%,流量基本不变,其中尾迹、激波、位势作用以及泄漏流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非定常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5.
流向涡与涡轮叶栅二次流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有效的流动控制手段,降低涡轮内部二次损失,对于小展弦比涡轮的气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涡发生器在叶栅入口前产生流向涡,通过试验和数值方法探讨这种基于旋涡相互作用的流动控制方法对涡轮平面叶栅二次流动的作用效果,并对不同流向涡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流向涡对涡轮叶栅内部流动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从而影响叶栅的性能,当所产生流向涡强度和位置较为合理时,有可能通过流向涡与二次流的相互作用达到较大幅度降低二次流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6.
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并采用影响系数法,对三个基本正交模态的三维振荡跨音风扇叶片绕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基于刚体运动假设和模态叠加法,得到了可用于叶轮机械设计阶段颤振稳定性评估的稳定性参数图。结果表明,跨音风扇内部,激波对非定常气动力的分布具有主导作用;通过对稳定性参数图的分析表明,在一定情况下振型对颤振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应将其作为颤振稳定性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跨音风扇和亚音低压涡轮的稳定性参数图对比分析表明,二者稳定性参数分布形式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7.
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N-S)方程并采用影响系数法,对三个基本正交模态的三维振荡跨声风扇叶片绕流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刚体运动假设和模态叠加法,得到了可用于叶轮机械设计阶段颤振稳定性评估的稳定性参数图.结果表明,跨声风扇内部,激波对非定常气动力的分布具有主导作用;在一定情况下振型对颤振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应将其作为颤振稳定性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跨声风扇和亚声低压涡轮的稳定性参数图对比分析表明,两者稳定性参数分布形式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8.
本文就廊坊如何建立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廊坊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在主体要素方面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构建廊坊市区域创新系统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9.
飞机噪声技术研究——工程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平  任方  冯秉初 《航空学报》2008,29(5):1207-1212
 飞机噪声存在的3个问题:①机舱的噪声振动控制;②机场的噪声干扰;③某些部位的抗声疲劳设计。针对以上问题,综述了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进行过的飞行器噪声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大型飞机噪声问题的工程解决方法,包括:噪声载荷谱的确定;喷气噪声和客机机舱的噪声振动控制;声疲劳设计。研究了超声速喷流的相似准则,用热流缩比模型试验测定火箭的发射噪声载荷达到同样精度;对于飞机来说,实测比风洞测量更方便、更经济,实测气动噪声主要的困难是如何测量到真实的气动噪声,传声器的安装方法、飞行器表面的静压变化等;喷流噪声控制方法是冷空气缩比模型试验,介绍了冷空气缩比模型试验的原理和方法;论述了在结构的疲劳强度试验中必须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从多方面论述了大型飞机噪声课题的研究,对于飞机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都是很重要的课题,对于发展中国大型飞机工程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0.
对服从Weibull分布的随机截尾数据建立似然方程,给出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通过参数极大似然估计对火箭发动机试车试验数据进行了可靠性评估分析,算例得到的形状参数估计值与实际工程应用的经验估计值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