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航空   1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现行仿真工具在模拟管制员航路冲突调配上存在问题边界不一致、调配方案不适用等诸多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根据航路飞行冲突的影响因素对航路冲突进行了详细分类,并基于决策树建立了航路冲突调配方案。以决策树为基础,使用VB工具进行系统开发,建立快速仿真工具。模拟运行表明,仿真工具可模拟管制员提供简易可行的航路冲突调配方案,驱动仿真系统的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比较晚,目前还没形成一套完整目视航图符号的现状,在收集了多家航图制作单位目视航图的基础上,结合认知符号学及目视飞行对航图的要求,提出了目视航图及符号评价指标,通过视觉感受实验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样本数据,最后用模糊评价方法给出综合评价值,探索目视航图符号的设计原则,为中国目视航图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熵权和模糊分析的空管运行安全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的日益增长,空管运行安全重要性日益凸显,也逐步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引入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基于航空器运行数据,从"静态、动态、其他"三方面构建空管运行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建立空管运行安全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模型对某扇区的安全风险等级进行评估,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相符,证明评价模型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对流天气是空域通行能力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创新,建立对流天气条件下空域通行能力短缺的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空域资源配置效率。从对流天气影响信息解释转换、容量评估与预警及空域响应预案三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总体趋势是:对流天气逐渐通过各种解释转换模型被量化为对空域和航路的影响;对流天气下空域通行能力主要受管制员工作负荷的限制,只有准确评估对流天气下的工作负荷,才能做出正确的通行能力短缺预警;对流天气响应方案,逐渐由地面等待、增加同航迹间隔、返航、备降等高耗能的流量控制措施,转向以灵活使用空域预案确保改航方案的实施方向发展。课题的应用前景是可以化解对流天气下交通需求与空域通行能力不平衡的矛盾,提高预警准确度,减少响应前置时间,提高流量管理与容量管理协同运行的效率,减轻对流天气造成的航班延误,减少航空器运行成本,实现节能减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复杂性的六边形扇区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飞机穿越扇区边界飞行时存在局部复杂性上升的问题,在未来航空统一化管理的前提下,使用六边形的扇区理想化模型,并针对六边形扇区的几何特性及驶入飞机与扇区内飞机的相对位置、速度关系,提出了飞机在驶入六边形扇区时的空中交通复杂性模型。根据构建的空中交通复杂性模型,进行了复杂性分布图的计算,为飞机选择驶入扇区的位置、航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飞机近场尾涡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飞机近场尾涡参数进行定量分析是研究尾涡运动、消散规律的基础,也是合理缩减空中交通尾流间隔的重要理论依据.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质量加权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湍流模型采用RSM模型,数值模拟了B757-200飞机的近场尾涡特性,并对飞机尾涡参数进行了相关计算.结果表明:在飞机尾涡的近场区域初始尾涡位置与飞机迎角无关;涡核间距随流向距离的增加线性减小;尾涡切向速度的最大值随流向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规律递减;涡核半径约为机翼展长的5% ~ 10%.  相似文献   
17.
尾流间隔是飞机起降和飞行过程的安全保障。近场尾涡特征参数是尾涡远场演变和消散研究的基础,是缩减尾流间隔以提升机场及空域容量的理论依据。采用雷诺平均法数值模拟A320飞机尾涡的近场演化过程,对近场尾涡特征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Hallock-Burnham模型相比,Lamb-Oseen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近场尾涡速度分布;采用平均椭圆法计算的近场尾涡涡核半径比采用传统方法计算的精度更高;数值模拟中,A320机型更适合采用3~12 m的平均环量值来描述近场尾涡强度。  相似文献   
18.
空中交通复杂性是空中交通态势的本质属性,是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负荷的主要驱动因素。空中交通复杂性的科学评价是实现空中交通精细化管理的关键,也是当前空管领域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空中交通复杂性的研究团队,梳理了空中交通复杂性与工作负荷、安全水平等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详细分析了现有研究的具体研究路线。在分析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对空中交通复杂性的未来研究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