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23篇
航天技术   44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目前,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竞争激烈,现代民航飞机向着大运力、低消耗、高舒适性和高安全性方向快速发展。舒适、经济、安全已经成为民用航空市场竞争的三大法宝,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渗透到飞机研发、设计、市场竞争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52.
基于疲劳寿命的复合材料舱体分级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海朋  刘猛  王浚 《推进技术》2013,34(11):1549-1556
为构建三维应力状态复材结构疲劳寿命模型,提出由刚性元和弹簧元来模拟层间作用,结合二维板元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借助典型应力比下的疲劳试验结果和损伤模型,结合等寿命曲线转化理论,发展一种任意应力比下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引入复合累积损伤建立多轴循环应力下的疲劳寿命模型。借助应力分析、静强度和疲劳累积损伤失效分析及材料性能退化模型,模拟面内和层间损伤产生、发展直至整体破坏过程,得到疲劳寿命。通过层合板疲劳寿命预测值和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考虑设计变量空间复杂性,采用二级优化方法:系统级布局优化和子系统级尺寸优化。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以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疲劳寿命要求为约束条件,对复材舱体进行优化。建立基于多轴应力疲劳寿命的复材结构优化框架,为复材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53.
混合工质制冷是七十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制冷技术。它采用新的热力循环,兼有蒸汽压缩制冷和空气制冷的主要优点。空气—水做工质的制冷机在美国已发展到接近商用阶段。本文简单介绍混合工质制冷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热力学原理及基本流程;较为详细地论述流程参数的计算方法和主要附件—压缩—膨胀器的参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4.
纳米光催化技术在客机座舱空气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空气净化技术,近年来已成为空气净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发展历史、净化机理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纳米光催化技术在客机座舱空气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袁领双  李运泽  刘猛  王浚 《宇航学报》2006,27(1):81-84,98
对行星际航天器主动热控系统进行了研究。以“火星探路者”号为例,在其机械泵式单相液体循环冷却系统设计布局的基础上,使用更高换热效率、更低压力降的分形微管道网络换热器传递电子设备散发的热量,利用模糊控制策略对系统进行控制。通过合理的简化和假设,应用集总参数法建立系统动态特性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此主动热控系统能对航天器电子设备温度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6.
提出了利用亚音速高温燃气流进行近空间高超飞行器热环境地面模拟的试验方案,在试验装置试验段,通过高温高速的燃气流引射低速的冷气流,达到仅使飞行器头锥驻点附近区域产生局部高温而其余头锥蒙皮表面低温的目的.对某型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头锥利用高温燃气进行加热并利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13种模拟工况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飞行器在高超音速飞行状态下对应机体部位气动热的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证实了亚声速高温燃气热环境模拟方法的可行性,为高温燃气地面模拟设备技术方案论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7.
刘猛  王浚 《国际航空》2009,(9):50-50
目前,民航运输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越来越受到重视,飞机设计的重点从最初的飞机结构设计、飞机安全性设计,发展到舒适性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经渗透到飞机研发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58.
探讨了用于舱外航天服性能实验的中型空间环境模拟器真空系统的设计和模拟。通过对低温泵的真空度及其抽速与液氦低温板温度的关系进行模拟,验证了真空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对中型环境模拟系统预冷采用开放式液氮以简化系统结构;对系统的主要部件液氦低温板和辐射挡板进行了构造分析和热负荷计算;分析了液氦低温板的凝结层对低温泵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液氦低温板温度场进行模拟及分析,对液氦低温冷凝面进行了优化设计与性能验证。通过对航天员氧消耗量的分析合理估算了航天员自身代谢产热,据此确定了中型空间环境模拟系统热负荷及液氦供应量。  相似文献   
59.
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绍曾  王浚 《航空学报》1983,4(4):78-85
座舱温度状态是影响飞行员工作效率的经常性和主要因素之一。我国目前研制和使用的大多数飞机,座舱温度动态性能差。本文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座舱温控系统的数学模型;借助电子计算机并运用自动控制理论计算和模拟了温控系统的动静态特性;系统地分析了各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一组较好的参数组合;探讨了系统的改进方案并给出计算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60.
中长期载人航天器舱室为密闭环境,空气污染严重,极大影响了航天员的健康,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全面研究,提出新的空气质量评价方法评价舱室内的空气质量.在首次确定舱室单微量污染成分的分级模糊隶属度函数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灰关联分析方法评价中长期载人航天器舱室空气质量.该评价方法结合了模糊评价和灰色评价的优点,同时给出模糊分级结论和关联度分析结果,能反映舱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分析表明:评价结果信息含量大,能较好地反映载人航天器舱室内实际的空气质量状况,也能用于评价净化装置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