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1篇
  免费   1137篇
  国内免费   149篇
航空   2390篇
航天技术   326篇
综合类   221篇
航天   70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51.
研究了LF3铝合金管无模电磁胀形工艺及不同工艺参数对胀形形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放电能量、不同材料的保护管、放电频率及管坯成形长度对胀形形状有着显著影响 ,通过调整和选择上述工艺参数 ,可以控制圆管的胀形形状。成形管的中部形状为圆筒状 ,随着变形能量和频率增大 ,成形管径向变形也随之增大 ,而管坯端口处则随着保护管材料电阻的增大 ,口部由锥形向喇叭形变化。管坯成形长度对制件形状的影响表现为成形长度增加 ,制件中部圆筒状长度也增加 ,而端口部均呈尺寸大致相同的锥形或喇叭形。当管坯成形长度大于 40mm时 ,在成形能量相同的条件下 ,制件在管坯端口和固定器附近的变形几乎一致 ,而与成形长度无关  相似文献   
952.
对厚度6mm,干涉量3.1%情况下的硬铝合金LY12CZ板销钉干涉配合预应力及其在35%σ0.2,45%σ0.2,55%σ0.2的拉伸,压缩载荷情况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3.1%干涉水平下,干涉配合较适宜在中等及其以下的拉伸载荷环境中工作,此时干涉预应力场的稳定性较好,在压缩载荷下,干涉配合也是有效的,但为得到稳定的干涉预应力场,同样干涉水平下,压缩载荷要比拉伸载荷低。  相似文献   
953.
三维编织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比较和分析研究 ,客观地评价了三维编织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纤维表面编织角、纤维体积分数和纤维束细度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4.
连续变形带斜缠防热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用连续变形带来斜缠制造防热层的新技术。通过对工艺和材料性能等多方面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连续变形带材料,斜缠防热层的制造工艺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缠绕件较为密实,布层排列非常规整,防热层表面无布层扭曲和皱折等缺陷,非常有利于控制防热层的滚转特性,而且材料的力学等性能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由于连续变形带本身具有很强的可设计性,因此本技术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5.
研究了Ti/Ni/Ti复合层TLP扩散连接Si3N4陶瓷时压力对接头形成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TLP来不及与陶瓷发生充分反应并形成高强度结合界面就已完全凝固,为形成高强度的结合界面,必须进一步发生固态扩散反应。只有当连接过程中施加足够的压力,才能保证TLP在其存在期间充分铺展陶瓷,并在TLP完全凝固后形成大量扩散通道,为固态扩散反应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56.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多路数字程控放大器硬件原理和软件设计的特点,展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软硬件设计方案,提供了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硬件电路和资源序模块。  相似文献   
957.
离解反应速率常数中的方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碰撞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结构方位因素对离解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建立了计及方位特征的离解反应模型,计算对比了热平衡假设下空气中几个典型的离解反应的Arrhenius图.结果表明,在所选实例中,除了反应N2+N和O2+O外,考虑方位因素后确实能够更好地理论估算出反应速率常数.对上述例外文中做了一定的讨论.  相似文献   
958.
近期将会有9种新型发动机投入市场。这些发动机中即有推力4.0千牛的pW6乍O,也有推力为362 .5千牛的Gp7200。其中有两种发动机已于2004年秋季取证,其他的会在2007年年底前取证·这9种发动机均采用了最新的技术,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为特长甲有的则是以采用新型材料作为卖点,但其中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发动机自设计的第一天起就考虑了维修性。  相似文献   
959.
为拓宽进气道工作马赫数范围,结合型面变几何技术并充分利用迟滞回路效应的优势,基于外压缩面/喉道高度协同调节的二元TBCC进气道模型,采用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马赫数为4.0的通流状态下进气道内收缩比(即改变喉道高度)增减对起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气道处于不起动状态时,降低内收缩比使进气道肩部分离包被吞入继而实现再起动;结合纹影和沿程静压分布等分析,进气道入口波系在各内收缩比下与设计值相符,但内流通道的CFD结果与试验结果存在相对误差ε,且起动状态下的εq比不起动状态下的εb约低1.5%(εq<2.7%,εb<4.2%),表明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于前体激波的预测较为准确,而对于不起动进气道内流静压预测存在误差;获取此类变几何进气道的迟滞回路特性,当内收缩比≤1.79时,进气道正常起动,当内收缩比≥2.54时,进气道不能正常起动,当1.79<内收缩比<2.54时,进气道的起动特性由初始状态和内收缩比的增减趋势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960.
建立了用地面测控站引导交会时,不同交会角条件下测量误差引起的交会脱靶量计算模型和交会概率计算模型。重点讨论了单站雷达测量、双站雷达测量时,以最大交会概率为优化目标时的最优交会角问题,并确定了雷达测站位置与最优交会角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最优交会角的恰当选择能显著提高逆轨卫星交会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