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5篇 |
免费 | 393篇 |
国内免费 | 17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672篇 |
航天技术 | 451篇 |
综合类 | 241篇 |
航天 | 6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97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109篇 |
2013年 | 77篇 |
2012年 | 119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131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22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119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80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电离辐照诱发面阵电荷耦合器暗信号增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荷耦合器件(CCD)在空间轨道环境中应用时易受到辐射损伤的影响,对面阵CCD的电离辐照损伤效应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通过开展面阵CCD60 Co γ射线电离辐照效应试验,在暗场条件下测试了面阵CCD辐照后输出信号随积分时间的变化,并拟合计算出暗信号斜率.然后,对比分析了不同偏置条件下辐照后暗信号退化的试验规律;分析了不同偏置条件下辐照后暗信号的退火恢复情况;分析了不同积分时间、不同总剂量下的暗信号不均匀性的变化规律.最后,阐述了电离辐照损伤诱发面阵CCD暗信号增大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面阵CCD对电离辐照损伤很敏感,在进行航天器成像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CCD受电离辐照损伤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提出一种闭环冗余系统在线可重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器、控制分配和故障诊断.在故障诊断算法中,首先采用有向图方法快速确定可能的故障源.对于难以隔离的故障,提出了一种在线故障定位方法.故障定位后,通过控制分配,重新分配控制律.以航天器冗余动量轮系统的故障重构为例,说明了如何在系统级角度在线定位故障,重构系统.最后,给出了冗余动量轮卫星姿态调节过程中故障重构的仿真算例. 相似文献
63.
为评估测量时刻偏差对单星定轨等效测量误差的影响,根据单星定轨处理策略分析了其理论模型,指出测站接收机的测量时刻偏差由测站时钟钟差以及测量时刻不准确度等组成。试验数据分析表明,测站钟差经一阶多项式拟合后的残差可近似为零均值的测量噪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卫星信号发射时刻1ms误差导致GEO、IGSO、MEO三种卫星的等效测距误差分别为006cm、40cm、80cm。 相似文献
64.
在研究二进制、带符号的二进制(NAF,Non-Adjacent Form)等常见标量乘法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椭圆曲线基点的周期特性和预计算倍点序列方式,提出了一种新的标量乘法算法,并给出了新算法的详细步骤.点的周期性和系数决定了直接进行标量乘法运算还是转化为求其逆元,预计算倍点序列方式避免了椭圆曲线密码体制(ECC,Elliptic Curve Cryptosystem)加解密过程中大量的重复运算.为验证算法的正确性,采用密钥长度为192 bit椭圆曲线,给出了一个具体实例.实例结果和算法分析表明:与二进制和NAF算法相比,新算法虽占用了一些存储空间,但省去了倍点运算的时间开销,同时减少了点加的运算次数,极大地提高了标量乘法运算的效率.该算法的提出对完善ECC理论和加快ECC在实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66.
我这次到兰州,是来学习和交流的。《飞碟探索》创刊30年来,已成为中国UFO探索的最大平台,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7.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的作者王江夏。在《飞碟探索》3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欢聚一堂,我感到十分荣幸和开心。 相似文献
68.
69.
70.
采用挂滴方法,实验研究多组分单液滴的着火和燃烧特性,考察激光和热丝两种点火方式对液滴燃烧速率、火焰形貌及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丝点火时间增加,燃烧速率因液滴周围自然对流增强而加快.常重力下液滴火焰为包覆型火焰,火焰高度与液滴初始直径之比的最大值约为18.当t/tb>0.4时,尚处于热丝加热阶段的火焰高度比没有热丝加热的高约5D0,比激光关闭后的火焰高度高5~10D0.与热丝点火相比,激光点火响应迅速,对液滴附近气体干扰小,是地面上比较理想的点火方式.固定激光脉冲时间,随着激光强度的增加,单液滴的着火延迟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