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155篇
航天技术   22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91.
建立了运载火箭的气动加热工程计算方法,计算区域横跨连续流、稀薄过渡流和自由分子流,包括层流、转捩和湍流等各流态。重点研究了尾翼与芯级间的干扰加热,数值求解了自然正交曲线坐标系下尾翼内部二维单层和双层材料热传导方程,给出了典型部位的内外表面温度计算结果,表明表面涂漆对尾翼前缘并不能起到防热隔热效果。  相似文献   
192.
随着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宽带接收机的广泛使用,频谱检测向着高瞬时带宽的方向发展,传统基于信道化处理的频谱检测方法存在搜索速度慢、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文章提出了 1种新的分布式接收宽带多目标信号盲检测迭代处理方法,在无须预先知道信号数目及信号频谱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特定虚警概率多信号盲检测,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和稳健性。首先,在对信号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造线性模型,将分布式接收多目标信号检测转化为线性模型求解问题进行处理;然后,基于贝叶斯多参数联合求解模型,在对未知参数先验分布进行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推导了各未知参数变分分布及信号检测门限的解析表达式,采用变分分布软信息迭代的方式实现多传感器信号、多参数联合估计,并利用每次迭代参数估计结果,对信号检测门限进行更新,通过置零操作实现预设虚警概率下的多信号盲检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所提方法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关方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利用多路接收信号信息,实现宽带未知多目标信号的盲检测,有效提升短数据下的算法处理效能,与现有方法相比,在接收单元数目较多以及信噪比较低时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3.
针对目前多测速体制下测速雷达的应答测量方式,给出一种应答测量多普勒频率复原的新方法。新方法与目标运动的初始轨道参数无关,解决了现有数据复原方法对初始轨道参数的依赖性,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启动,理论上消除了初始轨道参数精度对数据复原精度的影响。数据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的复原精度能够满足数据处理精度要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是实现应答测量数据复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4.
大载荷传动轴通常采用推力球轴承与圆柱滚子轴承组合使用,本文介绍一种在紧凑空间下,使用一组推力调心滚子轴承同时实现调心与承载功能的传动结构设计方案,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及加载试验验证,同时总结出轴承装配工艺实施经验,为空间受限的大载荷下传动轴定位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5.
卫生系统软件组件化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组件对象模型(COM),将软件系统分成多个模块,使其具有独立性,通过接口技术使之相互协同完成任务,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当系统的硬件环境发生改变或使用者的需求有所更改时,只需重新组合各组件就可以得到新的升级软件,方便地移植到其它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6.
文章就单片机在工业现场应用中的选型、抗干扰、复位、可靠性等几个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7.
针对高能硝酸羟胺(HAN)发动机特点,联合国防科技大学与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新型C/SiC复合材料身部,并进行地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SiC复合材料身部结构完好,表面HfO_2基环障涂层较完整,未出现显著开裂、剥落,涂层效果明显,保证了HAN单元发动机工作寿命。本研究为C/SiC身部在HAN单元发动机上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8.
基于频率源信号时域稳定度的定义,建立了高稳晶振短期频率稳定度的仿真分析模型,能够对频率源输出频率做前处理、不同方差分析、识别噪声类型、并给出置信区间.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晶体振荡器老化特性与温度特性的数学模型.通过构建不同老化特性与温度特性下晶体振荡器输岀频率,在仿真分析模型中定量分析老化特性与温度特性对短期频率稳定度的...  相似文献   
199.
论文通过对可产生任意波形发生器硬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利用AT89C51和MATLAB的仿真功能,将希望得到的波形信号在MATLAB中完成信号的产生、抽样和模数转换,并将得到的数字波形数据存放在数据存储器中,通过单片机对AD7545的控制,进行A/D转换和放大处理后,得到所需的模拟信号波形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0.
应用于飞机装配的并联机构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国威  陈文亮  王珉 《航空学报》2019,40(1):522572-522572
并联机构的闭链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精度、刚性及动态性能,可满足飞机装配的精度、效率需求,因此,以并联机构为构型主体的自动化装配装备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飞机装配中。首先,概述了当前并联机构发展现状及飞机装配体现出的新特点,分析了并联机构应用于飞机装配的优势。其次,从飞机装配零部件加工和飞机零部件装配调姿定位两个方面综述了应用于飞机装配并联机构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然后,探讨了并联机构主要的前沿研究问题,从并联机构可重构设计、性能评价及优化设计、精度建模和力/位协同控制等4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并联机构应用于飞机装配中的关键技术。最后,对并联机构应用在飞机装配中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机遇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