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航空   72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复合材料韧性评定的新方法关于损伤阻抗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角度,指出了目前在韧性复合材料评定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指出了用冲击后压缩强度值作为判别复合材料韧性的缺点,提出了应采用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共同评定复合材料韧性的观点。对7种不同韧性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冲击与静压痕等试验,在对试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对损伤阻抗最敏感的损伤参数,提出了描述损伤阻抗的物理量和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22.
介绍了冲蚀的基本概念、试验设备,综述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砂蚀的研究概况和冲蚀机理,并讨论了各种冲蚀因素和抗冲蚀涂层对冲蚀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复合材料层压板疲劳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亚南  沈真  李顺和 《航空学报》1991,12(12):643-646
1.引言 最初人们认为复合材料对疲劳载荷不敏感,因为它们在拉一拉载荷下对应干10~7次循环的疲劳强度与静强度十分接近,显示了极其优越的抗疲劳性能。但进一步的研究却发现,与一般的金属材料不同,复合材料对以压为主的疲劳载荷比较敏感,在这些载荷下的寿命明显地低于拉-拉疲劳载荷下的寿命。因此,复合材料的疲劳问题重新受到了注意,而且对它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压缩载荷的范围内。尽管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但由于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4.
基于ANSYS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单钉连接件参数化结构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爽  王栋  郦正能  寇长河  章怡宁 《航空学报》2006,27(6):1088-1091
应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开发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结构的ANSYS分析模块,实现有限元分析前处理过程的参数化建模和后处理过程的累积损伤可视化仿真。建立三维累积损伤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中柔体对柔体的面—面接触单元对螺栓表面和复合材料层合板孔壁间的接触行为进行模拟。进行的T300帘子布/QY8911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层合板单钉单搭螺栓挤压强度试验验证此分析模块的有效性,对不同几何参数、不同铺层类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结构的承载性能进行可视化仿真模拟。  相似文献   
25.
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的后屈曲逐步损伤及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的后屈曲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给出了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的临界载荷、损伤演化和后屈曲承载能力。理论预测与试验结果符合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26.
旨在探讨新一代飞机翼面结构概念设计方法,并提供一种基于现代集成设计技术的、具有良好操作性的、用于飞机结构方案论证的新方法,本文采用模块化策略和三种手段相结合的思想作为技术途径,体现为将CAD、CAE和结构拓扑优化组合使用,以UG作为几何造型CAD平台,以AN-SYS作为CAE建模平台,利用作者提出的敏度阀值概念和约束补偿措施构造出一种拓扑优化新算法。以实际飞机型号作算例,结合“功能构件”与“非功能构件”概念,使得优化结果与真实的结构布局形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这既验证了本文所建优化模型的合理性,又考核了该优化算法的有效性,也说明了文中提出的“概念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从该方法的良好操作性可以预示出它对未来飞机翼面结构设计会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7.
结合军用飞机结构强度规范修订,概述了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设计规范的演变,并基于过去20多年参与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经验教训和美国最新的军用飞机设计规范,从材料和工艺、设计许用值、静强度、耐久性、损伤容限和结构验证试验等几方面分别阐述了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设计和验证要点及与金属结构的差别。  相似文献   
28.
结合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对环境条件的考虑,建议用于湿热力学性能试验试验件的吸湿状态为85%RH下达到平衡,讨论了影响吸湿的因素,指出应采用平衡浸润的吸湿方法,不应采用固定时间浸润方法.最后讨论了有效吸湿平衡的定义和采用不同定义引起的差别以及修订或制订吸湿方法试验标准的需求.  相似文献   
29.
低速冲击与准静态压痕力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损伤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速冲击与集中准静态压痕(QSI)力对复合材料层合板所造成的损伤具有等效性。通过两类损伤方式对比试验,获得了冲击能量(或准静态压痕力)与层合板损伤面积、损伤宽度和凹坑深度3组对应关系。3组关系的对比分析表明,凹坑深度是表征损伤的最佳参数,因此将凹坑深度作为损伤参数来建立落锤冲击损伤与准静态压痕力损伤间的等效关系。发现拐点是层合板纤维和基体整体抵抗冲击(或准静态压痕力)能力的最大值,两类试验的拐点相差很小,且两类试验变化趋势相同,说明了用集中准静态压痕试验取代落锤低速冲击试验是可行的。对相同凹坑深度下的冲击能量与准静态压痕力进行了数值分析,并提出了冲击能量与准静态压痕力间的等效性公式。研究表明,文中建立的等效性公式能够很好地反映落锤冲击能量与准静态压痕力之间的关系,可为今后由集中准静态压痕试验代替落锤冲击试验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0.
指出复合材料层压板的韧性评定应该包括损伤害限和损伤阻抗两方面内容,实验研究发现冲击凹坑深度是反映韧性最敏感的损伤参数,凹坑深度-冲击能量和冲击后压缩性能的关系曲线存在明显的特点特征点;研究指出有可能用静压痕试验方法替落锤冲击方法来预制损伤,并用4特定层复合材料层压板凹坑深度-压痕力曲线拐点处的接触力作为描述其损伤阻抗性能的物理量,用结构典型铺层复合材料层压板凹坑深度-冲击后压缩破坏应变曲线的门槛值作为描述其损伤容限性能的物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