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3篇
航空   156篇
航天技术   34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莉  汪泽民 《卫星应用》2006,14(1):41-46
主要介绍了中国卫星综合数据采集平台以及基于该平台而建立的农田墒情监测示范工程的项目特点、实施方案及实施效果,并对北斗系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2.
基于GA的战术导弹对疏散型集群目标靶场效能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射击集群目标时战术导弹靶场效能优化问题,在设计了新的编码方案和遗传算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不同情形的改进遗传算法,仿真实验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
复杂高筋薄壁构件在航天飞行器中被广泛应用,整体制造是实现这类构件轻量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制造领域最具有挑战的工程难题之一,其中旋压-增材复合制造代表了复杂高筋薄壁构件整体制造的前沿。近几年,本文作者研究团队在复杂航天薄壁筒段旋压-增材复合制造方向上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从内筋薄壁筒段旋压成形和等材-增材复合制造两个角度对国内外学者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同时,从内筋铝合金筒段旋压断裂机制与组织演变规律、筒壁内增材热力学行为与组织调控、旋压-增材复合制造工艺等方面介绍了当前初步研究成果,并对旋压-增材复合制造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比较全面地梳理了复杂高筋薄壁筒段复合制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复杂薄壁构件整体制造技术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4.
针对典型仪表着陆系统(ILS)天线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若干接收故障,采用理论辐射场型分析方法,研究造成相关信号接收误差的根本原因,为实际工作中快速查找ILS运行故障原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针对企业中标准贯彻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标准贯彻的全新模式.把标准贯彻分为5个过程,通过审批流程对各个流程环节进行管控,并设计专门表单,记录标准贯彻过程中的信息,保证标准贯彻的效果.  相似文献   
56.
给出了作战歼击机作战结果向量模型,并以此作为衡量歼击机作虎效能的指标。通过战例分析,指出了抢先发射对提高飞机的作战效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根据现代歼击机及其装备的飞行战术,技术特性,分析讨论了影响抢先发射以及作战结果向量的可能因素。给了的模型,可为新一代战斗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58.
59.
本文概述了片梭织机骨架的制造、装配中的难点及所采取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60.
为了进一步提高短舱内外流的气动性能,基于类别形状函数方法建立了曲率连续的非轴对称短舱气动型面参数化设计方法。主要思路是先设计关键截面型线,再设计纵向型线,最后通过纵向型线周向有序组合建立气动型面。为评价所建立的短舱气动型面设计方法的适用性,从曲率半径分布、主要工况下的流动特性和气动性能三个方面对所发展的方法和基于圆锥曲线的方法设计的超大涵道比(UHBPR)短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基于圆锥曲线的方法设计的短舱相比,所建立的方法设计的短舱气动型面不存在轴向曲率半径波动。由于消除了曲率波动引起的短舱壁面附近局部过度加速形成的高速低压区,在马赫数为0.8的巡航条件下外罩壁面局部阻力降低了4.5%;在马赫数为0.82的飞行工况下,外罩壁面局部阻力降低了5.5%。进气道气动型面设计方法的改进,使得大攻角爬升条件下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提高了0.41%,稳态周向总压畸变指数减小了8.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