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2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72篇 |
航天技术 | 45篇 |
综合类 | 90篇 |
航天 | 1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8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深入认知凹腔驻涡与高速可压缩来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来流马赫数对上述动力学过程的内在影响规律,对长深比为1.0的单凹腔基础构型在常温、常压、Ma=0.3~0.7的高速可压缩来流下进行冷态非定常数值模拟,并基于拉格朗日视角研究来流与凹腔驻涡相互作用及其物质输运特性。结果表明:凹腔上方剪切层内旋涡结构仍然具有类似自由剪切层的周期性演化过程,主流与凹腔通过三次掺混进行物质输运;随着主流马赫数的增加,旋涡运动方式及凹腔-主流物质掺混机制都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剪切层内旋涡和凹腔主涡涡量均呈现数量级式增长,剪切层旋涡结构脱落频率近似线性增长并逐渐卷吸至凹腔中部,进入凹腔的主流流体占比降低,但扩散程度和速度加快;此外,源于凹腔的流体流出唇口线后经剪切层的夹带作用回流占比增大,降低了凹腔-主流的整体质量交换水平;驻留参数整体衰减,高马赫数时仅为低速工况的1/2,显著降低了回流区对于流体驻留作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92.
93.
95.
共轴刚性旋翼悬停状态桨叶表面压力测量试验与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共轴刚性模型旋翼悬停状态,开展了桨叶表面压力测量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试验采用微型压力传感器进行桨叶表面压力测量,不仅获得了桨叶表面压力的试验数据,同时为CFD计算方法计算桨叶表面压力提供了验证数据。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度良好,验证了CFD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获得了共轴刚性旋翼上下旋翼桨叶表面的流动情况和压力特性,结果表明:对于上下各4片桨叶的共轴刚性旋翼,桨叶表面压力随着桨叶旋转呈周期性变化,旋转一周出现8个小周期;在上下旋翼扭矩配平的悬停状态,下旋翼桨叶大部分区域受下洗流影响,下旋翼剖面拉力低于上旋翼;在桨尖区域,下旋翼的桨距角大于上旋翼,受各自上洗流的影响,下旋翼剖面拉力高于上旋翼。 相似文献
96.
为了研究冰冻天体表面撞击坑的形成与演化,开展了水冰的超高速撞击成坑实验。使用二级轻气炮发射1.0 mm直径的球形弹丸,以3 km/s、5 km/s和7 km/s速度对圆柱状冰块进行撞击。弹丸材料包括聚碳酸酯和不锈钢两种,冰块温度为253 K。实验观察到了不同弹丸和不同速度条件下,冰块中撞击坑的形貌特征。对撞击坑直径、深度和剖面形状进行了测量,并与文献中铝弹丸对水冰的撞击坑进行了比较分析。获得了水冰撞击坑特征随撞击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撞击坑直径和深度的主导机制不同,坑深主要由弹丸侵彻作用形成,而坑径主要由冰块的剥落所致;坑深比坑径具有更强的对于弹丸密度的依赖性,高密度弹丸撞击坑直径具有比低密度弹丸更强的对于撞击速度的依赖性;撞击坑体积与撞击能量成正比,高密度弹丸形成的撞击坑直径表现出“能量缩比”行为,而低密度弹丸形成的撞击坑直径表现出“动量缩比”行为。 相似文献
97.
电子干扰对低可观测飞行器飞行路径规划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巡航导弹的低空突防能力,在分析电子干扰对雷达网威胁区域的影响后认为:在多重干扰条件下,雷达探测空间会顺着干扰方向产生内凹和偏移,因此,建立了新的雷达探测空间模型.采用空间对象间拓扑关系推理方法建立了飞行器飞行路径规划目标函数中雷达威胁指数模型,然后改进了飞行器飞行路径规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巡航导弹飞行路径规划的软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考虑电子干扰对雷达威胁区域的影响情况下规划的飞行路径能够回避雷达威胁,有效提高飞行器低空突防能力. 相似文献
98.
胡除生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13-13
<正>顾诵芬(1930-),江苏苏州人,中国飞机设计师。1951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历任中国航空研究院飞机设计所副总设计师、副所长、所长兼总设计师,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总设计师。顾诵芬从1954年起先后承担中国自行设计的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型和歼教6型的气动力设计工作,1964年起参与领导了高空高 相似文献
99.
GE公司已确定了推力为98千牛的F414发动机的发展途径,这种发动机将装F/A—18E/F,其安装推力将增加25%.这项计划是美国海军在8月初刚收到头两台生产型F414后GE公司提出的.据GE称,交付给海军的两台发动机是早期第一批小批量生产的28台F414-GE-400中的两台,接着到今年底,将交付13台以上.海军与GE公司已签订购买142台早期小批量生产的F414,这些发动机将分三批交付,最后一批将在2001年5月末交付.F414的大批生产在9月开始,每月生产两台,然后增加到6台,大约到2002年,每月的产量将增加到10台. 相似文献
100.
涵道风扇是未来绿色航空动力的重要发展方向,快速、准确的涵道风扇设计方法成为工程领域的迫切需求。在传统的涵道风扇设计方法中,部件间的耦合效应需要建立在完善的三维数值计算或试验数据的基础之上。而本文发展了考虑涵道风扇关键部件耦合效应的设计方法,形成了涵道风扇一体化设计手段,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涵道风扇的一体化设计及验证工作。结果表明:相比于简单叠加设计方法,耦合设计使叶片推力设计误差由15%减小到3.5%;采用部件耦合方法设计的带有扩张喷管涵道风扇和等直径喷管涵道风扇的转静叶片推力设计误差满足工程需求,确认了部件耦合的设计方法正确传递了部件间的影响关系;通过试验对设计结果进行了推力校验,试验结果与设计点的总推力误差为1.25%,证明了本文发展的耦合设计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