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265篇
航天技术   43篇
综合类   64篇
航天   1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开展了飞行器气动与隐身综合特性数值研究。分别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和数值求解N—S方程的方法对飞行器的电磁散射与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钝锥体模型底部形状对其雷达散射截面(RCS)和零升阻力的影响。由数值计算结果可知:合理地改变钝锥体模型底部形状,可以降低模型的RCS。并且,随着椭球体轴的长度或锥体高度的增加,模型的RCS逐渐减小。当飞行马赫数为5.0,高度为20km时,底部形状为椭球体或锥体的模型,随着椭球体轴的长度或锥体高度的增加,模型的零升阻力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362.
应用硅烷偶联剂(SG-Si900)烷烃链的空间位阻效应,以SG-Si900、钛酸丁酯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主要原料,经水解、恒温缩聚、蒸馏等工艺,合成钛-硅烷复合功能树脂,然后将树脂用水稀释,采用提拉法在玻璃表面制备超级亲水性薄膜;研究了SG-Si900/TEOS、硅钛摩尔比、复合树脂粘度、涂膜次数、固化温度等因素对薄膜亲水性能的影响,及薄膜的紫外线照射行为和波长在200~800nm范围内薄膜的透光率,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薄膜表面的微观结构和薄膜断层厚度。结果表明,制备复合树脂超亲水薄膜最佳工艺条件为:当哇钛摩尔比为9,SG-Si900/TEOS为1时,制备的钛硅烷复合超亲水性树脂经3次涂膜,200℃,1h固化,可形成与水接触角为0℃的超级亲水薄膜,膜厚约为80nm。  相似文献   
363.
在超声探测中,为了获得信号最大响应幅度,通常都选用传感器的谐振频率作为探测频率.然而,这样会给探测信号带来较严重的振铃效应,影响反射信号的识别与提取,从而降低探测分辨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滤波方法,有效地对不理想的超声传感器频响特征进行了补偿.首先基于系统辨识算法建立了发射和接收传感器的离散传递函数模型,然后通过一个数字补偿滤波器建立补偿模型,用于抑制传感器的振铃效应.对这种方法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水浸测试获得传感器的标定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建立补偿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底面反射信号能够从原混叠信号中被清晰地识别.  相似文献   
364.
针对微型无人机在受到外界干扰时通过自适应控制来实现飞行的稳定性设计了一种多片压电双晶片并联驱动的新型驱动器.用功率放大器和频谱分析仪分别对驱动器的在空载和带栽情况下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 行了测试,分析比较了在不同负载下单片压电双晶片和双片压电双晶片组成的驱动器的驱动能力,测得了双片 压电双晶片并联驱动器的输出位移和驱动电压之问的传递函数.实验结果表明:该驱动器不仅可以实现位移放 大,而且可以通过多片压电双晶片并联补偿驱动器的输出力,为设计新型压电双晶片驱动器提供了新的思路,同 时为压电双晶片驱动器的自适应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65.
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压敏涂料(Pressure Sensitive Paint,PSP)测压系统,设计了一套可拆卸式毫米级平面叶栅实验段,首次应用PSP测压技术测量了有/无叶尖间隙毫米级叶栅叶背表面静压分布.结果表明:由于存在叶尖间隙,叶盆处高压气体通过间隙泄漏流入叶背,使叶背叶尖处压力明显大于叶根处;与无叶尖间隙相比,有间隙时泄漏对叶背表面压力的影响约占叶高1/3,叶背底端受泄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66.
为了克服无法精确控制光纤埋入长度和埋入方向等缺点,重新设计了光纤单丝拔出实验.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新旧方法下,光纤各部分剪切应力的分布规律相同,且各相应应力数值误差不超过5%.根据原理设计了纤维穿透基体的光纤拔出实验模具,并进行了普通单模光纤以及碳涂敷单模光纤与基体材料间界面剪切强度实验研究.光纤单丝拔出实验现象表明,光纤涂敷层与内部包覆层间界面平均剪切强度较低,因该强度值与光纤周围的基体材料上承受的沿光纤轴向的正应力相关,若将光纤埋入到复合材料中去,轴向载荷不宜过大,否则会出现光纤涂敷层和包覆层之间界面剪切剥离,产生裂纹,从而降低整体结构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67.
进口导流叶片对S弯进气道出口旋流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在S弯管道进口段安装水平导流叶片,引主流气流吹除进口分离,有效地 出口旋流和流场压力畸变,使总压恢复提高。其抑制效果与叶片的安装角、安装位置及叶片宽度等参数有关。文中还探讨了安装多块导流叶片时的旋流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安装三块导流叶片片可进一步降低旋汉,减流场压力畸变,并可以彻底消除单涡旋流,且有总压恢复提高。  相似文献   
368.
一种新型内乘波式进气道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内乘波式进气道的设计概念。该进气道以内收缩锥轴对称流场为基础,采用流线追踪技术并截取激波面生成。它具有设计状态流量捕获能力强;三维压缩效率高;波系结构简单且无复杂角部流动,流动损失小等特点。采用该概念设计了来流马赫数6的内乘波式进气道,CFD计算结果显示:粘性对该类进气道设计具有较大影响,附面层的发展会使按无粘条件设计的进气道性能有所下降。尽管还没有进行粘性修正,在相同设计马赫数条件下,内乘波式进气道压比、流量系数和总压恢复系数等性能高于某典型侧压式进气道。  相似文献   
369.
一种快速的有约束气动CFD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快速应用型罚函数法来求解有约束气动优化问题。多设计变量的优化算例表明:新方法与传统罚函数的序列极小化(SUMT)技术相比,避免了SUMT技术选择罚因子序列的问题,能在约束边界和不可行域进行计算,鲁棒性好,且求得约束最优点的效率高于SUMT技术,能减少30%~40%的计算量。本文分别将之与高分辨率Euler方程和N—S方程数值解相结合,进行了两个气动问题的优化。在二维无粘跨声速翼型的优化设计中,得到了升阻比明显提高的新翼型;对某型无人机高亚声速三维进气道设计,也获得了性能优秀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70.
汽车气动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Favre平均NS方程和B/L代数湍流模型对Saab900汽车绕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汽车绕流流场的基本特征,探讨了车速对绕流流场,如车尾流动分离点,尾涡及汽车的阻力特性的影响,并建立了尾涡长度与汽车阻力系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