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267篇
航天技术   52篇
综合类   65篇
航天   1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1.
某典型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内二次流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德旺  李博 《推进技术》2005,26(2):139-143
对某典型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将固壁面压力分布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较好,表明数值模拟方法正确,结果可信。分析了高超声速进气道流场的波系结构以及进气道(含隔离段)内二次流特征。给出了外压缩波系下的角涡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在侧壁与压缩面相交角区形成为逆时针方向角涡,角涡的形成、发展与近壁激波/侧壁附面层干扰以及压缩面有关。分析了隔离段中的激波的反射状况,提出了隔离段二次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在隔离段进口附近存在一分离区。隔离段内二次涡的形成、发展和消失由上下壁面的压差,激波的移动方向(波后气流的横向流动)等决定。研究还表明对于高超声速进气道即使是二元进气道,也要关注二次涡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12.
抽吸孔板的气动实验及附面层抽吸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梁德旺  钱华俊 《航空学报》2002,23(6):512-516
 为了给附面层抽吸提供可靠的抽吸边界条件 ,通过对孔板厚径比t/d =0.1~ 2.67,开孔率ε =6.3%~ 23%的多孔板进行实验 ,建立了附面层抽吸孔板小孔马赫数与孔板前后压差、孔板厚径比、孔板开孔率间的关系。发现随着孔板前后压差的加大 ,小孔马赫数增加 ,当孔板前后压差达到一定值时 ,小孔发生壅塞 ,小孔马赫数不再变化 ,孔内流动达到壅塞状态。与此同时 ,总结出了附面层抽吸孔板小孔马赫数的经验公式。为了进一步检验所得经验式的准确性 ,还用实验所得经验式作为附面层抽吸边界条件 ,对来流马赫数分别为1.98,1.58和 0.8三种情况下的附面层抽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准确反映了超声来流和亚声来流条件下的附面层抽吸的流动特征 ,抽吸流量与Willis和Syberg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表明给定的附面层抽吸边界条件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413.
介绍了一种能够实时大面积地进行复合材料损伤或大应变位置自诊断的智能结构系统 ,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对复合材料平板进行了应力分析 ,讨论了作为传感元件的电阻应变丝阵列在结构中的布置方案 ,提出了四点布置法的方案 ,还介绍了按此方案实际实现的实时损伤自诊断智能结构系统 ,该系统具有较高的自诊断成功率  相似文献   
414.
格栅对进气道的气动性能和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给出了在进气道内加装格栅对进气道的气动性能和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格栅明显地降低了S弯进气道出口二次旋流,且使原始单涡旋流消失,出口流场畸变度减小,进气道的雷达散射截面值显著降低,但同时也降低了进气道出口截面上的平均总压恢复系数。还给出了格栅几何尺寸的影响,及设计中如何选择格栅尺寸。  相似文献   
415.
混压式进气道与弹体一体化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博  梁德旺 《推进技术》2002,23(4):307-310
基于Favre平均的N-S方程和B/L代数湍流模型,采用Jameson格式和矩阵人工粘性,对X布局的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与弹体的一体化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解决了数值计算中的附面层抽吸及混压式进气 启动问题,得出了进气道内外流场的马赫数分布和速度分布,讨论了绕弹体非均匀来流条件下,进气道的位置,附面层抽吸及攻角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和进气道外型形状对弹性气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混压式进气道必须进行附面层抽吸,进气道的位置对进气道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进气道的外型型面对弹体的气动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16.
先进复合材料格栅加筋结构有较高的结构效率和较好的设计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来模拟格栅结构的参数与屈曲载荷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结构进行了多目标稳健性优化,使结构质量及其对不确定参数的敏感度都较低。神经网络的训练用到了粒子群优化算法,而最后的结构稳健性优化用到了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417.
高升力标模确认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升力标模NASA Trapwing全展襟翼构型展开确认计算研究。采用N-S方法,预测高升力模型的流动状态,分析高升力的流动现象及机理,评估自主研发的WiseManPlus软件及WoF90软件预测高升力流动的能力。通过对网格生成、计算策略及数据分析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制定出一套适用于高升力模型工程应用的CFD计算方法,得到与实验值吻合较好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目前所采用的结构网格求解器WiseManPlus软件及混合网格求解器WoF90软件计算精度相当,适用于模拟高升力流动。  相似文献   
418.
自由飞行下基于分段维纳过程的碰撞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由飞行下,飞机的碰撞风险与通信导航监视(CNS)定位误差、机载防撞系统可靠性等因素有关。CNS引起的定位误差可视为正态分布,以机载防撞系统告警区为界,在告警区外飞机视为匀速,相对距离视为一般维纳过程;在告警区内飞机为避撞进行航迹和速度调整,视为变速,相对距离视为伊藤过程。根据此相对运动特点,建立了基于维纳过程的分段碰撞概率模型,并对不同初始状态时的情形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19.
探讨了在二维高升力多段翼型绕流计算中附面层网格采用各向异性三角形网格的技术。通过对经典的NLR-7301两段翼型绕流的计算,从数值计算角度评估了自研混合网格雷诺平均N-S方程求解软件对该类型附面层网格的解算能力。通过与确认试验数据对比,在附面层采用各向异性三角形网格进行二维高升力多段翼型绕流计算,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采用同样策略,评估了多段翼型绕流计算中翼型后缘的几何处理、湍流模型选取等关键CFD要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0.
自由飞行下考虑高空风的最小安全间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飞行为解决空中交通拥挤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为保证自由飞行下的飞行安全,对飞机对间的最小安全间距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高空风对飞机的航向、地速都有影响,综合考虑了CNS性能及高空风因素来建立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的碰撞风险模型,利用MATLAB计算算例中的碰撞风险。根据给定的安全目标水平,利用牛顿迭代法对最小安全间距进行寻优,求解自由飞行下的最小安全间距。算例结果表明了所建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