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270篇
航天技术   44篇
综合类   65篇
航天   1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微振动源与支撑结构耦合特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微振动源与支撑结构耦合特性理论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基本理论研究、静态动质量法、动态动质量法等在微振动源与支撑结构耦合特性分析中的应用及试验验证,并对几种分析方法的分析结果与试验验证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考虑了陀螺效应的动态动质量法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更为吻合。提出了国内微振动源与支撑结构耦合特性在理论方法改进、物理试验应用、减隔振系统设计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展望,可为微振动领域相关研究和产品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影响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能力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对一系列不同收缩比、不同波系配置的内压缩通道二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面积收缩比、飞行高度和来流攻角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进口起动马赫数和来流起动马赫数的概念。研究表明,当进气道收缩比增大时,进气道的进口起动马赫数增大;来流起动马赫数由外压波系强度和进口起动马赫数决定,所以来流攻角变化改变外压波系强度,从而改变来流起动马赫数;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来流起动马赫数和进口起动马赫数增大,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飞行高度不同,来流雷诺数不同,造成收缩段进口截面附面层厚度不同。  相似文献   
93.
一、系统工程是科学技术 1978年,《文汇报》发表了钱学森《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第一次在媒体上宣传系统工程这门科学技术。事实上,中国航天的系统工程方法实践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在他的倡导下开始了。那时候,党和国家决定按照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的方针研制导弹。导弹研制是复杂的高技术系统工程,涉及多种专业技术,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具有很高的  相似文献   
94.
文章介绍了采样SPCE061A微处理器实现8次谐波产生和合成方法。采用数字合成技术,产生的基波频率、各次谐波幅度、相位均可单独数字设置。相位调整可精确到一度,幅度调节数字范围1~125。配合滤波器可得到失真较小的谐波合成信号。  相似文献   
95.
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的整体。系统思维(Systems Thinking)是一种以整体观点观察事物的方式。基于工程原理和法则的定量化模型方法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因为人的动机和行为的复杂性而受到了限制。综合集成是具有系统思维的管理者对现实问题的不同诠释,是认识和解决管理复杂性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6.
97.
98.
旋流的自动抑制意在建立-控制系统对飞行中进气道内旋流进行实时控制,以求在各种飞行状态下,进气道内旋流均较小。文中首先对旋流的监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给出了监控参数与旋流之间的关系及控制措施对其关系的影响。接着建立了一套简单的旋流自动抑制系统,其中以进口段可调导流叶片作为控制措施,用卞进电机带动叶片转动,通过对旋流状态的监测,由一台386微机计算、比较并调整叶片的角度。实验证实,该系统工作  相似文献   
99.
针对单一减阻杆构型在有迎角来流条件下降热效果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减阻杆和环形喷流组合构型的降热方案,对减阻杆和环形喷流组合构型进行不同来流和喷流条件下的数值模拟,得到了模型流场和壁面热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组合构型的流场中,喷流受减阻杆后低压区的影响,未直接与自由来流作用,喷流压比从0.05至0.40,组合构型流场未出现长穿透模态和短传透模态转变,流场结构更为稳定;喷流包覆了减阻杆和钝头体壁面,再附激波和分离激波被推离壁面。0°迎角来流条件下,小喷流压比也有好的降热效果,喷流压比为0.05可以使减阻杆构型钝头体的壁面热流峰值降低到原来的一半以下;单一减阻杆构型在有迎角来流条件下,分离激波和再附激波直接作用在钝头体壁面上,钝头体壁面热流急剧上升。组合构型在有迎角来流条件下有明显的降热效果;随着迎角的增加,喷口处的背压升高,喷流对流场的干扰效应减弱,达到相同的降热效果需要更大的喷流压比;相同的喷流压比下,在再附着点前喷流,喷流膨胀更完全,降热效果更好;减阻杆和环形喷流组合构型相对于单一减阻杆构型,在小喷流压比下减阻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00.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将是信息经济时代,而空间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可缺少的手段。 中国空间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研究、设计、试制、试验、生产相结合,比较完整配套的中国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奠定了加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卫星技术已经从试验阶段进入应用阶段,中国自己研制的各类应用卫星在国民经济相关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世纪之初,在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中,中国空间技术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卫星通信广播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