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25篇
综合类   1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双流混合边界的正交贴体网格生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数值实验表明,用泊松方程变换形式生成的贴体坐标网格,其边界点的β值与源项呈连续单调的函数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以用方程迭代求根方法中的增值寻根法和对分法,使网格边界正交化。由薄壁结构相隔的两种流体混合边界正交网格生成的实例表明,这种方法对于生成适应于红外抑制器全流场计算的网格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32.
波瓣喷管双层壁扩压器流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贴体曲线坐标网格,波瓣边界网格加密且正交,在整个计算区域进行全场计算。文中采用了Chen-Kim修正的k-ε湍流模型及同位网格SIMPLC计算方法,对带有双层壁扩压器的波瓣喷管流动进行了冷热态数值计算和分析。对波瓣及双层壁,采用大粘性的方法解决流固耦合,计算结果表明:在双层壁间有外界冷气流被引射进入,形成了壁面的冷却气流,相对单层壁扩压器,双层壁扩压器的壁面温度明显降低;自波瓣出口截面沿流向产生的环流速度场,强化了主次流的掺混,速度分布渐趋均匀。通过试验测试,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二者在离开波瓣420mm的混合管内相对主流速度的最大误差为15.35%。  相似文献   
33.
34.
直排波瓣喷管引射器流场计算к—ε模型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N-S方程,对一种实验引射性能较好的直排波瓣喷管引射器内复杂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三维贴体坐标,同位网格,研究了标准к-ε,Chenк-ε和RNGк-ε湍流模型应用于波瓣喷管引射器流场计算的可行性和计算精度,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湍流模型均能揭示混合段中流向涡的发展规律,总的看来,Chenк-ε模型和RNGк-ε模型计算结果与测量值差别最小,远远好于标准к-ε模型。  相似文献   
35.
有中心锥圆排波瓣喷管引射器内流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友宏  李立国 《推进技术》2002,23(2):150-153
为了了解有中心锥圆排波瓣喷管引射器内流场和温度场的特性,从圆柱坐标系出发,推导了非正交曲线坐标系下引射器内流场的基本方程,采用SIMPLEC算法和一种完全压力修正方法,在同位网络上求解了流场控制方程,并与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中心锥壁面的作用下,圆柱混合管中流向涡很快形成,次流的低温等值线可以延伸至混合管中心轴线处,计算结果与测量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6.
三维强迫混合波瓣结构流场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波瓣混合结构的主要几何参数对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贴体曲线坐标系和κ-ε两方程紊流模型进行了三维流场的数值研究。通过对波瓣混合结构的流场分析,得到了波瓣尾缘速度环量和总压恢复系数随波瓣瓣高和瓣长的变化关系。在波瓣的结构参数中,瓣高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7.
阵列射流冲击冷却局部对流换热特性的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具有初始横流的阵列射流在不同的排列方式、不同的冲击间距和不同的横流/射流质量流量比下的流动换热进行了三维数值研究,并采用热色液晶测试技术对阵列射流冲击的冷却表面温度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每一股射流的冲击冷却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分布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特征是基本吻合的。  相似文献   
38.
波瓣喷管红外抑制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2,他引:23  
在电加热风洞上对不同的引射流量比和遮挡间距进行了混合流出口的总温分布和混合管及遮挡套壁面温度分布的测试。结果表明:冷气掺混具有降低排气温度和混合管壁面温度的双重作用,其降温效果在大引射流量比下更为显著;当遮挡间距大于20mm时,遮挡隔热可以使遮挡套壁温接近于环境温度。同时,在燃烧设备上对一典型结构的波瓣喷管红外抑制系统进行了尾焰辐射亮度和总体辐射强度测试,证实其可显著地降低红外辐射。  相似文献   
39.
射流冲击换热系数的高精度热色液晶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精度热色液晶测试技术对阵列射流冲击的冷却表面局部换热系数分布进行试验研究。研究了射流冲击间距、射流孔排列方式和初始横流等因素对换热特性的影响。热图像真实地反映出每一股射流的冲击冷却局部换热特征。热色液晶用于换热系数分布的定性和定量测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红外抑制器两种缩比模型的对比实验。大小两种模型几何相似比为2,燃气流量比为4,在模拟真实涡轮轴发动机排气条件下,证明其降温能力和红外抑制效果是相同的。文中对红外抑制器对比试验控制参数,混合管壁面温度及红外辐射强度都列表进行比较,从而说明这种红外抑制器模型,如果放大尺寸比例应用于涡轮辆发动机上,也会收到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