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742篇 |
免费 | 18035篇 |
国内免费 | 1287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1402篇 |
航天技术 | 18047篇 |
综合类 | 12625篇 |
航天 | 335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80篇 |
2023年 | 4626篇 |
2022年 | 5634篇 |
2021年 | 4954篇 |
2020年 | 5683篇 |
2019年 | 5860篇 |
2018年 | 5512篇 |
2017年 | 4117篇 |
2016年 | 4708篇 |
2015年 | 4429篇 |
2014年 | 5866篇 |
2013年 | 5586篇 |
2012年 | 6413篇 |
2011年 | 7217篇 |
2010年 | 7043篇 |
2009年 | 7110篇 |
2008年 | 6661篇 |
2007年 | 6076篇 |
2006年 | 5695篇 |
2005年 | 4723篇 |
2004年 | 4239篇 |
2003年 | 4034篇 |
2002年 | 3377篇 |
2001年 | 3164篇 |
2000年 | 2586篇 |
1999年 | 2215篇 |
1998年 | 1474篇 |
1997年 | 1378篇 |
1996年 | 1381篇 |
1995年 | 1395篇 |
1994年 | 1481篇 |
1993年 | 971篇 |
1992年 | 958篇 |
1991年 | 931篇 |
1990年 | 809篇 |
1989年 | 1031篇 |
1988年 | 840篇 |
1987年 | 781篇 |
1986年 | 474篇 |
1985年 | 571篇 |
1984年 | 478篇 |
1983年 | 511篇 |
1982年 | 393篇 |
1981年 | 453篇 |
1980年 | 215篇 |
1979年 | 151篇 |
1978年 | 80篇 |
1977年 | 47篇 |
1976年 | 24篇 |
1975年 | 3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本文针对以模压法制备的莫来石纤维隔热材料内部莫来石纤维易形成层状排列的缺点,通过向浆料中引入聚丙烯酰胺(CPAM)的方法来增加浆料的黏度,从而提高纤维的悬浮稳定性,进而制备出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莫来石纤维隔热材料。研究了CPAM浓度对莫来石纤维多孔隔热材料的显微结构以及各项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PAM浓度的增加,试样内部纤维的三维搭接结构越发明显,试样的气孔率逐渐增大,密度和热导率随之减小。但样品的强度随着CPAM的加入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当CPAM的浓度为质量分数0.62%时,所制备出的样品的密度为0.382g/cm3、热导率为0.069W/(m·K),且强度呈现最大值0.64MPa。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复杂构件制造快速原型开发需求,开展了基于数字光投影固化快速成形技术的3D打印关键技术研究,以涡轮盘的打印过程为主线,研究了DLP光固化3D打印的前处理技术、成形工艺参数设计、后处理技术,并对打印成品进行了测量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进行DLP光固化3D打印工程样件的快速制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太阳能无人机在飞行状态下可能出现的太阳能电池局部遮挡情况,开展相应的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追踪算法和能源控制研究。通过将发光亮度引入相对吸引力计算过程对萤火虫算法进行改进,实现了局部阴影情况下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的高效追踪。以此为基础,设计了考虑局部遮挡情况下太阳能无人机的太阳能电池/蓄电池混合能源状态机控制规则。以"蒲公英I"无人机为例,建立了太阳能电池阵列模型,开展了考虑局部遮挡情况下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追踪仿真实验;基于"蒲公英I"飞行剖面,开展了考虑局部遮挡情况的混合能源控制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萤火虫算法可以实现在局部阴影情况下太阳能电池最大功率点的有效跟踪,与萤火虫算法相比收敛时间更短、且功率波动幅度更小;采用改进萤火虫算法和状态机能源管理策略,在考虑局部遮挡的飞行状态下可以实现太阳能电池/蓄电池之间的合理功率分配与控制。 相似文献
995.
某型装备维护过程中发现燃气发生器装药包覆层与壳体之间原固态黑色胶粘剂由固态变化为液态流出,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开展燃气发生器装药流胶故障的研究,分析流胶的原因及危害,制定了修复措施,消除了流胶导致的安全隐患,确保了燃气发生器装药完好性。 相似文献
997.
999.
1000.
复合材料尾减管发挥着支撑直升机尾减速器和尾桨的重要作用。由于受尾桨的推力作用尾减管在使用过程中会沿推力方向产生变形,若变形过大会影响尾桨的正常运行进而对直升机安全产生威胁。为掌握复合材料尾减管在限制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并评估仿真分析的准确程度,对尾减管变形状况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和试验验证,仿真与试验的边界条件设置均模拟产品的真实装机状态。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尾减管变形位移的试验结果最大值为9.22mm,仿真结果比试验结果的最小值相比高出0.69mm,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偏差较小,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