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23篇
航空   316篇
航天技术   23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8年   10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211.
采用模拟退火法阵列优化设计技术设计了对数螺旋麦克风阵列,开发了基于“波束成型理论冶的阵列试验数据处理软件。将风洞麦克风相阵列噪声识别技术用于SCCH模型增升装置气动噪声研究,开展了增升装置气动噪声源的远场定位探测和强度测量,并用数据处理软件对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观察频率的变化缝翼噪声声源的位置与强度会发生变化,襟翼侧缘噪声是一个宽频噪声,不同频率下其强度分布存在差异。同时也发现缝翼安装支架对缝翼和襟翼气动噪声声源有较大影响。文中也给出了多种工况下缝翼和襟翼噪声源分布。  相似文献   
212.
为获得一体化加力燃烧室中支板的雷达隐身修形角度对发动机后向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影响规律,支撑一体化加力 燃烧室雷达隐身修形设计,以配装轴对称喷管的某型发动机为载体,利用弹跳射线法(SBR)和物理绕射理论(PTD)方法进行了电 磁散射特性仿真,分析了支板倾斜角度和斜切角度对发动机后向RCS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一体化加力燃烧室支板尾端进行雷达 隐身修形设计能够显著降低发动机后向RCS均值,可使发动机后向0°~30°范围RCS均值下降40%以上;在配装轴对称喷管的情况 下,支板倾斜角的选取应重点避开88°~98°区域,斜切角的选取应重点避开0°~8°区域,当支板尾端倾斜角为68°、斜切角为16°时, 一体化加力燃烧室具有较好的雷达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213.
214.
根据线性稳定计算和发动机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异(~100秒~(-1)),认为SSP(标准稳定预测)程序对不稳定的驱动的研究和阻尼的研究方法不适用于内孔长径比小、有周向槽和多头端的发动机。对SSP程序中的增益和损失机理的考察表明:(1)槽的流动拐弯损失处理得不合理,(2)气体档板的阻尼被忽略了,(3)在常规的R_(VC)=常数的范围内,T型燃烧器速度耦合的数据不能应用到小长径比的发动机里。因而从以上三方面对小长径比的航天发动机的计算进行了修正,从而改善了理论与试验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15.
216.
针对发射机测试系统的软件需要,进行了发射机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交互界面设计,测试程序设计以及报表生成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实现发射机的自动测试和报表生成,满足工业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217.
中国现已具备航班延误补偿立法的条件,应由有立法权限的机构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补偿标准。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延误的界定、延误原因、补偿形式以及实施方式等方面。各航空公司应积极对外公布补偿标准并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218.
本文论述机场工程地势数字化设计中工程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及其特点,并对其建立的方法和所达到的精度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19.
吸力供油是民用飞机燃油系统的基本功能,燃油气液状态是影响吸力供油能力的关键性因素。以某型飞机为例,通过严格的试验方法,对吸力供油能力进行了验证,并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对燃油气液比进行计算,分析了其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飞机燃油系统设计和发动机性能评定。  相似文献   
220.
主要介绍了民用飞机蒙皮加筋壁板损伤容限的分析方法,以中间筋条断裂的两跨纵向裂纹为例,将影响结构损伤容限特性的因素分为三部分进行计算,分别是加筋效应、鼓胀效应以及应力分布效应,最终得到相对应的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并且进行裂纹扩展分析及剩余强度计算。文中选取实例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两者吻合较好,说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