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5篇
航空   177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采用分集技术改善船载遥测接收的多径衰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弹试验中有多种分集技术可用来改善船载遥测数据接收中的多径衰落,这些技术包括极化分集、角度分集、高度分集和频率分集。本文使用双路径多径模型研究这些技术的优缺点,讨论可以使用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72.
为提高编队卫星相对导航精度和计算稳定性,采用鲁棒卡尔曼滤波进行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的估计.对星间相对动力学方程进行适应性改造,使其具有线性离散不确定性系统形式.以载波相位差分GPS为观测模型,采用鲁棒卡尔曼滤波进行相对状态估计.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相对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具有明显优势,导航精度更高、鲁棒性更强,具有一...  相似文献   
73.
曹文庆  谭海林  李伟 《火箭推进》2009,35(3):52-54,60
阐述了低温发动机起动前推进剂入口温度对试车的重要性,分析了以往试车入口温度过高的原因。通过对试验系统的改造,采用强迫排放推进剂的方法,降低发动机入口推进剂温度,保证发动机在起动前推进剂入口温度满足试验要求。经试车验证,所采取措施成功解决了试验系统存在的推进剂入口温度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4.
企业的内部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在我国军工集团的背景下,分析了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并运行实施。  相似文献   
75.
高能束表面改性适用于各种金属和合金,能够显著提升材料表面硬度、耐磨、耐蚀等性能指标,是航空部件实现性能提升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总结了6种高能束表面改性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构成和改性应用,其中激光相变硬化通过马氏体相变强化金属材料表面;激光熔覆通过选择不同粉末实现表面修复和表面性能提升,重点在于控制裂纹缺陷;激光冲击强化可有效解决航空发动机部件高周疲劳断裂问题;强流脉冲电子束和强流脉冲离子束一方面需要提高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针对航空部件应用开展深入研究;而离子束辅助沉积则可以通过制备固体润滑涂层实现对微动磨损的有效防护。最后,提出对高能束表面改性机理深入研究、发展专业化智能化装备和实现多种束源复合与集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6.
肖贵坚  贺毅  黄云  李伟  李泉 《航空学报》2020,41(7):623288-623288
基于鲨鱼皮衍生出来的微观仿生表面被广泛应用于机翼等航空零部件的设计中,对于提高航空零部件的疲劳寿命、气流动力性等服役性能具有重要作用。砂带磨削能实现零部件表面的高完整性要求的加工,故常用于叶片、整体叶盘等复杂曲面的精密磨削,且能实现微观表面形状,但目前缺乏砂带磨削微观表面的系统研究从而难以实现其精确控制。首先,分析了微观仿生锯齿状表面的典型结构特征,基于单颗粒砂带磨削模型,研究了单颗粒砂带磨削去除机理;然后,建立了砂带磨削多颗粒参数化数学模型,提出了微观仿生锯齿状表面砂带磨削方法;最后,以钛合金叶片型面为对象,搭建以钛合金为典型材料的微观仿生锯齿状表面砂带磨削基础实验平台,进行仿生表面的实验验证。通过对磨削后叶片的表面微观形状参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通过砂带磨削方法实现的微观仿生锯齿状表面以锯齿形沟槽为主,其中沟槽的宽度在2.5~8 μm之间、平均值为4.91 μm,沟槽的高度在3.5~9 μm之间、平均值为5.91 μm,沟槽的夹角在28°~68°之间、平均值为42.3°,验证了微观仿生锯齿状表面砂带磨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7.
降低高温核心区长度是减小尾喷流红外辐射的有效途径。针对某轴对称收敛喷管,研究1种横向射流主动强化尾喷流掺混与红外抑制技术,采用横向射流技术强化外流与热喷流的掺混,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2股横向射流喷射频率与流量变化对强化尾喷流掺混与红外抑制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与横向射流流动方向垂直的探测面上尾喷流辐射强度衰降明显,探测角度为90°时红外辐射强度衰降可达48%。随着2股射流流量差的减小,强化掺混与红外抑制效果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8.
利用五阶空间离散精度的WCNS格式和多块结构网格技术,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开展了SST两方程模型不同湍流生成项组合方式对跨声速流动数值模拟影响的计算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高阶精度格式在复杂外形上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计算模型采用了RAE2822超临界翼型和DLR-F6翼身组合体构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不同湍流生成项对残差收敛历程、边界层湍流粘性系数分布、边界层速度分布、压力系数分布以及模型整体气动力特性的影响。不同湍流生成项组合方式的流场计算结果还与风洞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小迎角不存在明显分离的跨声速流动,不同湍流生成项对流场的高精度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小,可以不用考虑。  相似文献   
79.
变体翼梢小翼的减阻机理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峰  熊克  李伟  陈爽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5):1105-1111
总结了对翼梢小翼减阻效果影响最大的几何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这些几何参数的最佳变化范围,为变体翼梢小翼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从气动性能、气动载荷分布和翼尖涡的角度探讨了变体翼梢小翼相对传统翼梢小翼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在飞机的起飞阶段,变体翼梢小翼的减阻效率比传统翼梢小翼高2.2%,同时将翼尖涡强度降低了15%,有利于提高飞机的燃油效率和机场空域安全;但也会增大机翼的翼根弯矩,因此必须权衡变体翼梢小翼带来的气动收益与结构强度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0.
日前,德州仪器(TI)针对电池供电应用。推出了Burr—Brown产品线的新系列高精度、微功耗运算放大器(Op Amp)。该系列产品的DC精度参数组合为Vos,CMRR,PSRR以及AOL,对于要求高精度与低功耗的应用设计极富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