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380篇
航天技术   80篇
综合类   80篇
航天   1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21.
原子惯性技术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原子光学的进步,原子惯性技术以其潜在的高精度和超高灵敏度的卓越性能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技术进步,逐渐从实验室阶段向工程应用化阶段发展。本文对于原子惯性技术的当前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详细地分析了其在高精度惯性导航、验证广义相对论等基础物理学研究,和对地对月观测等领域的应用。对于国内目前该技术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22.
一种通用航迹起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自谦 《航空学报》2009,30(3):497-504
在研究现有航迹起始方法的基础上,在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环境下,从工程实现背景出发重点研究航迹起始模型,提出了一种适应于各类航迹起始的通用航迹起始模型。其主要思想是在归纳现有普通航迹起始模型的基础上,在模型中增加了一级中间航迹,并对整个航迹起始过程进行了分阶段处理,在不同的处理阶段采用不同的航迹起始方法和门限。使得整个航迹起始过程物理概念更明确,层次更清晰,门限设置更合理,文件管理更方便,改善了现有普通航迹起始模型存在的航迹起始分裂和丢失问题。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表明:通用模型增加了设计的灵活性,规范了航迹起始设计方法,提高了航迹起始正确概率。  相似文献   
623.
在目前仪器特点和性能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现有卫星特点和技术基础, 提出了一种新型太阳极紫外多波段成像仪, 采用小型化设计, 利用一台仪器实现对日冕和色球层4个不同波段的高分辨率成像, 不仅能有效利用卫星资源, 提高空间探测水平, 还能实现对日冕和色球的同时观测, 推动空间天气研究, 提高空间天气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624.
疏水微槽道内层流减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光滑和带有横向凹槽结构的疏水微槽道内层流的流动特性和表面滑移效应.在硅片上加工了矩形截面微槽道,利用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ctadecyltrichlorosilane OTS)在槽道内壁形成疏水薄膜.实验结果表明在光滑疏水微槽道内的水流压降比无滑移条件下的理论值减少8%.对于侧壁带有凹槽结构的疏水微槽道,流动阻力可以降低10%~30%.笔者采用micro-PIV测量得到的壁面表观滑移速度约为槽道中心速度的8%,滑移长度约为2 μm.实验结果与滑移壁面条件下三维槽道内层流的解析解吻合,同时得到了带有凹槽结构的疏水微槽道内的流速分布.  相似文献   
625.
OpeningtheRoadtoSpace目前,通过探索推进装置的各种方案,美欧一些国家希望尽早研制出能像常规飞机一样起飞着陆、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但是其实现过程比原来设想的要更为缓慢而艰难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从事可重复使用飞行器(RLV)的研究已经有数年的时间了,但它现在发现,一种真正可重复使用的飞行器将是几十年以后的事。美国的分阶段计划实现这种飞行器的一个关键是要大大降低发射成本,而与商业航天工业一样,低发射成本不能用牺牲飞行器安全性来实现。在商业卫星领域,发射失败可能意味着利润丧失和更高的保险费用,所…  相似文献   
626.
近年来,厦门空管站为了缓解一线员工的工作压力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主要形式是在一线运行部门持续开展管理互动活动;按职工自愿、费用分摊、民主推选召集人的原则帮助建立各种职工业余兴趣小组,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活动;在航管楼一线值班现场就近建立为一线职工休息放松的场所“职工之家”。  相似文献   
627.
为验证航天器用微控制器的抗单粒子效应能力,设计了一种单粒子效应在轨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独特的方法,可实时监测单粒子锁定事件,并利用微控制器内部程序监测其RAM及FLASH存储器的单粒子翻转事件。该系统占用航天器资源少、开发周期短,能同时监测多种、多片微控制器,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628.
SRAM型FPGA单粒子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宋凝芳  朱明达  潘雄 《宇航学报》2012,33(6):836-842
针对军品级SRAM型FPGA的单粒子效应特性,文中采用重离子加速设备,对Xilinx公司Virtex-II系列可重复编程FPGA中一百万门的XQ2V1000进行辐射试验。试验中,被测FPGA单粒子翻转采用了静态与动态两种测试方式。并且通过单粒子功能中断的测试,研究了基于重配置的单粒子效应减缓方法。试验发现被测FPGA对单粒子翻转与功能中断都较为敏感,但是在注入粒子LET值达到42MeV·cm 2/mg时仍然对单粒子锁定免疫。本文对翻转敏感度、测试方法与减缓技术进行了讨论,试验结果说明SRAM型FPGA对单粒子效应比较敏感,利用重配置技术的减缓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敏感度,实现空间应用。
  相似文献   
629.
格栅湍流场风参数沿风洞轴向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格栅湍流场常用于各类风洞试验中,桥梁断面气动参数均与来流风参数有关。对不同格栅湍流场下的风参数沿风洞轴向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风参数主要与测点与格栅断面间距、格栅板条厚度和单元格栅边长有关。随着间距增加,平均风速短期内急剧衰减,然后趋于稳定。随着间距增加,来流湍流的总能量减小而主要能量迁移至高频区域:湍流度呈指数衰减,湍流积分尺度呈增长趋势;约化风谱形状保持相似,峰值对应约化频率值基本保持不变,但峰值变小。另外根据风参数的变化规律,调试出2类特定的湍流场参数:湍流度相似而湍流积分尺度不同的湍流场和湍流积分尺度相似而湍流度不同的湍流场,以便于详尽研究主要风参数对桥梁断面气动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0.
建立精确的民航发动机性能模型有利于高逼真度的飞行仿真。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依照CCAR-60对发动机的建模要求,分别建立了针对CFM-56发动机的推力、低压/高压转子转速、排气温度等模型。提出推力等级预设法,通过预设6个典型推力等级,更贴合民航飞行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动态性能的同时提高了模型的逼真度。最后,运用飞机着陆的真实环境和操纵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