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5篇
航空   194篇
航天技术   62篇
综合类   36篇
航天   1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原子层热电堆热流传感器研制及其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超声速风洞试验中对高频热流脉动的测试需求,研制了一种基于横向热电效应的原子层热电堆(Atomic Layer Thermopile,ALTP)热流传感器。利用弧光灯热流传感器标定系统对其进行静态标定,获得ALTP热流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约为8.24 μV/(kW·m-2),优于国外同尺寸敏感元件的ALTP热流传感器6.90 μV/(kW·m-2)的灵敏度系数;利用激波风洞试验,并通过与薄膜热电阻热流传感器对比,初步获得ALTP热流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上限,响应时间小于0.20 μs。  相似文献   
112.
塞块量热计的热流计算与修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减小塞块量热计的热流测量误差,对其热流计算与修正方法开展了研究。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和传热理论,建立了隔热套结构塞块量热计的传热模型和计算方法;通过对塞块量热计传热模型的仿真分析,给出了温升率提取方法和计算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直接比对标定修正方法和基于标定的数值计算修正方法。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较大幅度减小塞块量热计的热流测量误差,使其误差控制在5%以内;直接比对标定修正方法的误差相对更小,但要求热流标定系统能覆盖被测热流范围;基于标定的数值计算修正方法对热流标定系统要求较低,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13.
针对复杂国际形势与国内薄弱的工业基础,"十一五"以来我国通过"核高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持续投入,已在核心电子器件、基础软件产品、配套成套工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作为航天装备主要研制单位,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主动推动国产核心器件与操作系统软件的应用验证与型号应用,为国产关键软硬件研制平台...  相似文献   
114.
高LET值的获得及在SEB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I 13串列加速器上,为满足单粒子效应研究对更大的线性能量转移(LET)值的要求,发展了高剥离态离子的加速与引出技术,及0°束 Q3D磁谱仪焦面辐照方法。已得到的LET值为86 7MeV/mg/cm2(45°倾斜入射,在Si中射程R~20μm),束斑在Φ10到Φ50和注量率从几十到5×104·sec-1·cm-2之间可调。论文详述了这一特殊方法成功应用于MOSFET功率管的单离子烧毁效应实验。  相似文献   
115.
电磁环境及仿真技术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电子战是现代战争至关重要的手段。电子战的战场在空间上表现为陆海空天 ,实质上是电子战环境 ,即各类排斥、斗争或兼容 (往往体现在接收系统上 )的电磁环境。仿真技术在电子战武器研制、试验和训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提高武器系统效费比 ,缩短研制周期。同时 ,还由于在和平时期很难由实际设备提供出战时的电磁环境 ,因而只得依赖于仿真技术。在分析电磁环境和仿真技术的基础上 ,对电磁环境仿真的一些技术指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6.
运用RFD-200型射频单电极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机处理橡胶包覆层和推进剂药片(药柱),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TG)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分别对橡胶包覆层和推进剂药片(药柱)的表面、组成和热分解性能进行表征;采用万能材料测试机对橡胶包覆层和推进剂药片(药柱)之间的粘结性能进行测试。实验表明,用设备处理后不会影响推进剂和橡胶包覆层本来的性质,但其表面形貌变得较粗糙,使处理后片状样品之间的剥离拉伸强度和最大力分别提高了40%和37.6%,柱状样品的剥离最大力提高了74.4%,残留有效长度大幅增加。因此,处理后样品的粘结强度能够达到传统手工打磨工艺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7.
对复合材料层合板挖补修理模型进行了参数化的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挖补修理结构失稳载荷与
挖补角、胶层厚度以及铺层方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最优挖补修理模型。结果表明,异种材料补片会显著提高
挖补修理结构的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减小胶层也会改善挖补修理结构的稳定性。当胶层厚度在0. 15 ~
0. 25 mm 变化时,随着胶层厚度减小,挖补修理结构的稳定性增强;当铺层方式为[03 / ±45/ ±45/ 90]s 时,挖补
修理结构稳定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8.
某型涡轴发动机等压差活门建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某型涡轴发动机燃油流量调节器通道截面的局部能量损失,推导出流经计量油针的燃油流量方程,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等压差活门的功用、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以连续方程和力平衡方程为基础,采用线性化处理方法,建立等压差活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等压差活门系统结构,得到等压差活门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而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单位阶跃输入的稳态误差。结果表明:以流量方程和力平衡方程为基础建立等压差活门数学模型的方法可行,分析出等压差活门稳定工作条件和稳态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为燃油调节器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及仿真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9.
张敏  郭福成  周一宇 《航空学报》2013,34(2):378-386
 针对以往单站无源定位系统中采用的多通道干涉仪或阵列测向系统复杂、易受通道间幅相不一致性影响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子空间分解的运动单站单个长基线干涉仪(LBI)直接定位(DPD)方法。该方法采用量子粒子群优化(QPSO)方法获得定位初值,再利用Newton迭代方法得到精估计值。仿真结果表明:增加观测器的机动性,可对辐射源实现快速无模糊的定位;定位性能在较高信噪比(SNR)下可接近定位误差的克拉美-罗下限(CRLB),在低信噪比下优于多通道干涉仪仅测角(BO)和长基线相位差变化率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20.
结合接触和冲击动力学理论,对旋转叶片-机匣碰摩模型的发展给出了比较全面的综述,重点探讨并对比了多种叶片-机匣碰摩模型,将叶片-机匣碰摩模型分为5类:基于碰撞能量守恒的法向碰摩模型,熔化黏着碰摩模型和可磨耗刮除碰摩模型,连续弹性碰摩模型,脉冲力局部碰摩模型,基于接触动力学的碰摩模型.指出了这5类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并对目前已开展的叶片-机匣碰摩试验进行了介绍.最后建议了叶片-机匣碰摩模型的发展方向:建立多参数影响的精细法向和切向碰摩模型,通过接触动力学理论来模拟碰撞过程,基于试验数据来修正现有碰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