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181篇
航天技术   32篇
综合类   28篇
航天   1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71.
QPSK系统微波本振相位噪声与BER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相相移键控(QPSK)因为其高的带宽利用率而成为卫星通信中经常采用的调制技术。微波本振相位噪声与QPSK系统BER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研究成为系统设计师必须解决的课题。文章首次详细分析了QPSK系统本振相位噪声的频域参数——相对单边功率谱密度与BER的定量关系,为系统设计师提出合理的微波本振相位噪声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2.
实体质量是实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固有特性通俗精炼地说是“物关价廉,持续发展”。质量工作是使实体这些特性满足要求的工作。航天质量工作的第一次跨越是拿来主义后本土化。1990年代中迫使航天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初步建立了结合航天特色的质量可靠性体系,实现了航天质量工作的第二次跨越。当前我们表明要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这需要我们尽快实现航天质量工作的第三次跨越。  相似文献   
373.
<正>我国民用航空产业拥有极大的市场前景,但是受限于航空工业技术发展水平,国产民用航空产品的使用率很低,相关市场份额长期被国外厂家占据,这种情况既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战略安全。本文从局方、零部件制造厂家和航空公司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民用航空产品国产化的现状和国产化取证政策的研究,查找航空产品国产化推进的障碍,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为推动航空产品的国产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74.
375.
空间捕获装置是航天器在轨服务与维护任务的重要末端执行器,承担着捕获包括航天器、舱段、空间碎片及实验样品等多种目标的任务。根据被捕获目标的性质可以将捕获装置分为合作目标捕获装置和非合作目标捕获装置2大类。在捕获装置设计过程中,捕获目标是否具有特定的抓持结构则是捕获装置机构形式设计的先导因素,根据捕获目标是否具有特定的抓持结构,可以将捕获装置分为基于抓持结构的捕获装置以及非基于抓持结构的捕获装置。以捕获装置工作原理与捕获目标类型为分类依据,对捕获装置进行分类,分别阐述了其技术原理与关键技术,并对各类捕获装置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出了捕获装置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76.
卫星通信网络与地面移动通信网络融合,可提供低时延、广覆盖的泛在接入服务。相控阵天线作为星地传输端到端信息获取的射频前端,具有剖面低、波束成形灵活、多维参数捷变等优点,但也面临降低成本及功耗、增加宽带传输能力、提高宽角扫描性能等方面的挑战。与现有相关综述关注相控阵天线设计流程及制造工艺不同,对相控阵天线在星地融合网络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首先,阐述相控阵天线的不同架构和特点。其次,总结应对挑战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波束凝视、高精度波束指向、低成本、多波束等。最后,展望在分布式星群组网、高频段演进和通信感知融合等场景中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77.
北斗三号系统的基础服务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精度优于20ns的信号,更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应用,需要如GNSS共视、全视、PPP或卫星双向时频传递等专用方法,成本高,并且需要专业维护,只适合小范围应用。在研究了各种高精度时间比对技术的基础上,基于国家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UTC(NTSC),提出了基于北斗卫星实时共视、实时全视和实时PPP多种技术互补融合的纳秒级全球授时方法。结合时延绝对标定与分段标定组合的设备时延标定,以及振荡器动态驯服等技术,建立了标准时间远程复现系统,由服务端和用户端两部分组成。服务端由国家授时中心维护,用户仅需要安装一台标准时间复现设备,并通过互联网或北斗短报文信道自动持续从服务端获取服务数据,即可在本地恢复出溯源至标准时间UTC(NTSC)的时间频率信号。系统可为全球用户提供与UTC(NTSC)偏差小于5ns的1PPS信号,以及万秒频率稳定度优于5×10-13、相对频偏小于5×10-14的10MHz信号,授时A类不确定度优于2ns。目前已经为多个行业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378.
近年来,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迅速.卫星导航系统以精密时间测量技术为基础,实现了伪距测量,进而实现定位.同时,卫星导航系统还提供了高精度授时功能.综述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和时间频率传递技术、基于通信卫星的授时技术以及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TWSTFT)技术等.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建成和提供服务,BDS授时应用研究正在快速发展.基于BDS/GNSS多系统的精密单点定位(PPP)时间传递技术已成为重点研究方向,未来将会应用于国际时间比对.同时,随着卫星通信技术尤其是低轨通信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低轨通信卫星授时会成为一个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79.
基于萤火一号技术的自主火星探测器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萤火一号(YH-1)火星探测器技术的自主火星探测器方案,可携带多种有效载荷在准太阳同步圆轨道上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该方案具有可实现性强、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等特点,并能满足火星探测后续工程中的环绕器设计要求,利于我国火星探测的长远发展。利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可实现2013/2016年的我国自主火星探测。  相似文献   
380.
为解决蜂群突防能力弱、作战半径小的弱点,加快形成分布式协同作战的平台级能力,提出一种弹携式蜂群无人机作战系统,利用导弹载体内埋搭载多架小型低成本无人机,通过导弹-蜂群多级运载的战术制定,实现蜂群的快速有利部署。采用兼顾总体相容性的气动布局优化设计技术,综合运用布局选型、数值仿真分析及风洞试验验证,完成一种高致密嵌入式的蜂群布局方案设计,依靠对翼面折叠的小型无人机沿集束柱周向布置的内埋措施,可实现单枚导弹搭载80架小型蜂群无人机的运载能力。针对导弹-蜂群高速多体分离的设计难点,采用优化的分离策略设计,基于改进延迟分离涡模拟方法及重叠网格技术进行蜂群多体分离仿真,结果能够满足蜂群无人机的安全分离。最终的设计方案既保证了蜂群多体量饱和式攻击的作战效能,又实现了系统突防能力和续航能力的显著提升,可满足未来强对抗战场的多种作战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