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3篇 |
航天技术 | 56篇 |
综合类 | 9篇 |
航天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72.
73.
基于升华法的后掠翼混合层流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湍流度风洞中针对45°后掠角NACA64A-204翼型模型,采用升华流动显示技术研究不同吸气量和不同迎角状态下混合层流控制(HLFC)对转捩位置的影响。结合热线方法测量流向速度研究扰动增长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萘升华流动显示技术适合用来研究HLFC方法对后掠翼转捩的影响,可以直观和准确地表示后掠翼上的转捩位置;在无吸气的情况下,随着迎角从-6°到2°增大,层流区长度先增大后减小;HLFC方法可以显著推迟由横流不稳定触发的转捩;在同一迎角下增加吸气量,可以更有效地减小主要扰动波的能量。 相似文献
74.
扩张型双喉道喷管的流动特性和起动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二元扩张型双喉道喷管的流动特性和起动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扩张型双喉道喷管内会出现正激波系,产生了很大的总压损失,使第2喉道壅塞,喷管不能起动.在低落压比条件下,喉道注气可以形成大的分离区,使激波强度减弱、喷管可以起动;在大落压比条件下,喉道注气不能形成大的分离区,喷管不能起动.扩张段注气可以在喷管内形成大的分离区,使正激波转变成斜激波系,减小了总压损失,使第2喉道流通能力增强、喷管起动. 相似文献
75.
微射流强化混合对喷流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了微射流强化混合喷流在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特性,并与无微射流强化混合的喷流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微射流强化混合对喷流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喷流的流场及温度场结果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N-S方程得到,采用Tam-Thies湍流模型模拟喷流.红外辐射特性的计算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吸收-发射性介质条件下的三维辐射传输方程得到.计算结果表明,在中等亚音速条件下,微射流可以达到较好的强化混合效果,射流流量占主流流量1%时,喷流的红外辐射强度比基准喷流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15%左右,射流流量达到主流流量的3%时,喷流的红外辐射强度可以降低27%左右. 相似文献
76.
计算了脉冲射流强化混合喷流在3~5 μm波段的红外辐射特性,并与无脉冲激励喷流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脉冲射流强化混合对喷流红外隐身的效果.流场及温度场采用有限体积法和重整化群(RNG,Renormalization Group)k-ε湍流模型求解N-S方程得到.喷流的红外辐射强度采用有限体积法结合窄带模型求解吸收发射性介质辐射传输方程得到.计算结果显示,在亚音速条件下,少量的射流流量(占3%的主流流量)就可以使核心区长度缩减一半以上,在天顶角90°方向探测喷流的红外辐射强度,各个方位角上都有较大衰减,与激励源垂直的平面上的衰减效果相比,与之平行的平面上的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77.
采用数值和试验方法研究了射流角度对平板横向射流流动结构和工作特性的影响,将得出的规律应用于射流控制矢量喷管上.在小型风洞试验台上进行试验,用纹影方法来观察实验模型的流场结构,通过静压测点来测量实验模型的壁面压力.研究结果表明:数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对平板横向射流,增大射流角度能增大射流上游的分离区,弓形激波位置更靠前,角度增加到一定大小,流场结构变化不再明显;对射流控制矢量喷管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增大射流角度能有效提高喷管的推力矢量性能,在NPR为 4.6,SPR为0.7条件下,射流角度从90°增加到130°,推力矢量性能提高28.3%. 相似文献
78.
79.
针对公司工艺装备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精益生产是工艺装备技术发展的方向;优化产品工艺、采用新技术、提高人员素质、制定正确政策和配备必要的计算机软、硬件是工艺装备技术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