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236篇
航天技术   35篇
综合类   25篇
航天   10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91.
为研究形状记忆四枚缎纹碳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其进行了单轴拉伸强度试验和低周循环拉伸试验,得到了材料的拉断强力、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和滞回环面积及力学行为特征。针对具有波纹状表面的编织材料,提出了用每根纱线能承受的拉断强力表征材料强度。分析结果表明:编织密度4.5+4.0,5.5+5.0的两种材料经向纱线拉断强力分别为412.3,403.1牛/根,稳定弹性模量分别为43.9,31.6GPa;纬向纱线拉断强力分别为434.6,539.9牛/根,稳定弹性模量分别为53.1,30.4GPa;材料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与编织密度(即纱线束的卷曲度)有关,同时也与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有关;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对此类有大尺寸结构单胞的编织复合材料,试件制作和试验方法等需与传统层合复合材料有所差异。研究对大尺寸结构单胞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及航天器结构机构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92.
393.
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振动时效技术在生产中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为得到满意的处理效果,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在振动时效过程中调整激振力,使工件产生满足下列条件的动应力。 σ_b>σ动 σ残≥σ_s 式中:σ_b—抗拉强度; σ_s—屈服强度 σ残—工件残余应力 σ动—工件动应力。  相似文献   
394.
395.
1996年8月24日,RAH-66“科曼奇”原型机进行了第二次飞行。这次的飞行时间大约为1小时,飞行科目包括有限的机动飞行。在这次飞行中使用的发动机功率要比1月4日首飞时的功率稍大一  相似文献   
396.
397.
基于军机细节疲劳额定值(DFR)方法的基本定义,本文对大量研制性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对影响结构细节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展开研究,在民机DFR方法中的细节修正系数的基础上,按制造工艺类、材料类、结构细节特征类重新定义了8个细节修正系数,并提出了改进的军机DFR方法。通过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获得细节修正系数,并以少量分散性较小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多种材料及细节类型的DFRbase值进行修正和仿真。通过开发简易快捷的小工具,实现结构快速的耐久性分析,并给出结构细节的疲劳裕度和可靠性寿命。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结构细节优化、超差处理和机群使用状态变化后的寿命评估效率。  相似文献   
398.
空间任务中缺乏有效辐射散热通道情况下,消耗型散热是排散航天器废热必不可少的技术途径,但其存在长期应用中资源消耗量大的问题。针对未来长期空间任务,提出无工质排放的消耗型散热概念。首先通过微孔膜蒸发消耗型散热试验,评估该试验系统在不同真空压力下的散热能力;之后基于此设计柔性收集装置,开展微孔膜蒸发?水蒸气收集联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微孔膜蒸发可以在无工质排放条件下实现有效散热,散热量随流体进口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真空压力升高而线性减小;无排放消耗型散热系统中收集装置的水蒸气吸收速率不小于蒸发速率时,将不会削弱微孔膜蒸发的散热能力。  相似文献   
399.
应用于航天器的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会受到空间带电粒子的影响而存在单粒子烧毁(SEB)风险。为研究单粒子烧毁的机理及防护措施,文章利用半导体工艺器件仿真(TCAD)对SiC MOSFET器件进行了SEB仿真分析,发现粒子入射最敏感位置时器件发生SEB的阈值电压在500 V。同时,通过仿真获得器件微观电参数分布特性,分析认为器件发生SEB的机理是寄生晶体管的正反馈作用导致缓冲层和基区的电场强度(5.4 MV/cm和4.2 MV/cm)超过SiC材料击穿场强(3 MV/cm)。此外,针对仿真揭示的器件SEB薄弱区域,提出将P+源区的深度向下延伸至Pbase基区底部的工艺加固思路,并通过仿真验证表明该措施使器件发生SEB的阈值电压提高到近550 V。以上模拟结果可为该类器件的抗SEB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00.
针对带有大型挠性附件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将自适应模糊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相结合,设计了大挠性航天器的模糊模型预测姿态控制策略。基于大挠性航天器的动力学模型,采用泰勒展开设计出了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律,避免了预测控制在线优化过程中繁琐的计算,有效降低了计算复杂度。针对大挠性附件振动导致的不确定性扰动对姿态控制的影响,使用自适应模糊控制来逼近不确定扰动。基于Lyapunov理论证明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推导了模糊参数的自适应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对大挠性附件振动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控制姿态角对期望值实现快速跟踪,具有较好的控制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